从业者很混乱足坛“大浪淘沙”
中国的足球经纪人是随着中国的足球职业化而产生的一个职业,到现在时间并不长,刚走过11个年头。
在这11年的过程中,经纪人和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一起,经历了春风得意,出现过混乱无序,闹出了不少故事和笑话,当然也在市场的变化下,开始“大浪淘沙”。 到现在为止,真正在足协登记的,有过从业“执照”的足球经纪人只有23人。
历史沉浮
最初从业者成分复杂经纪人自称“人贩子”
有人曾描绘职业联赛红火期间经纪人活动的一幅图画:一名前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开了一家饭馆。由于足协的人常来吃饭,不仅关系越来越近,而且信息灵通。在各俱乐部开始引进外援时,他便从国外找了一些运动员的录像推荐给各俱乐部,结果一年便赚到十多万美元。现在他已无心经营曾经十分红火的饭馆了,而成了一个足球经纪人。和他成为同行的,五花八门的什么人都有,球员的亲戚,退役的裁判,刚大学毕业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学生……
听起来,这像个笑话,可10年前的中国足坛,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这个行当中,除了个别人做大做强外,绝大部分都已经收手不干了。以前是因为混乱才进入这个行业。后来在这个行当做长了才发现,混乱也会导致自己没钱可挣。现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和职业联赛一起成长的那帮人基本都消失了。”一位很早退出“江湖”的足球经纪人是这么跟记者描述的。
这位大哥数次拒绝用真名来回忆过去的岁月:“很多东西都不怎么见得台面,过去就过去了吧。而且,我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足球经纪人。没有资历,也没有相应的外国要求的球员资料等严谨的东西,一切都是靠熟面孔。我们管自己叫什么?‘人贩子’!”现在,他有着自己的公司,和足球一点不沾边,“我不会再踏进这个圈,实在太混乱了。”他感慨地说。
行业秘闻
一、勾结副总欺骗俱乐部
一些精通公关技巧、谙通世态人情的经纪人很注重培养、笼络“客户”,尤其是经办引进外援事项的各俱乐部负责人,一旦达成共识,双方便能形成心照不宣的默契以便“坐地分赃”。
几年前,南方一家俱乐部某副总突然引咎辞职,当时很多人不明所以,事隔几年后人们才从相关渠道获知,原来该副总与经纪人合谋“玩”得太大,事态败露后,董事会炒了他的鱿鱼。
按常规,一名已是自由身的外援加盟国内某俱乐部,是不需要支付包括转会费、签约费在内的各种费用的,但国内的引援市场极不规范,这便为一些人的违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个别经纪人借助这一漏洞做足文章,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伪造合同和相关资料文本,将手头外援人为改装成“跳槽转会”球员,借此欺骗俱乐部。而该球员一旦被俱乐部相中,买方就要支付高价转会费。这样,可观的“差价”就顺理成章地落入经纪人的腰包,据悉,这种类型的球员被多卖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并不困难。
二、记者当上兼职经纪人
一家西南俱乐部曾有过这样的笑话:一名记者利用与俱乐部上上下下的良好人际关系,临时当起了足球经纪人。通过和一些懂外语的朋友联系,拉上几个在东欧的过气球星。说是球星,因为以前曾经是东欧国家队的主力;说是过气,因为实际年龄已经快到中年了;说是东欧,因为价格便宜。
不过,经过一番包装,一个鼎鼎大名的球星要登陆中国赛场的大模样就已经形成。通过自己所熟悉的媒体或者是自己上阵一番炒作,俱乐部就心动了。然后,通过一些内部关系的协调,记者可以从中拿到一笔天价的收入。有多少?据知情人士透露,是一个记者正常写稿达不到的程度。
三、外援大多非正规引进
“国内的正牌经纪人就这么多。而且俱乐部很多时候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认为他们挣得太多了。所以,很多外援都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引进的。以2001年来说,中国大概引进了120名外援,可只有不到30人是通过正规途径引进的。剩下的3/4呢?全部是试训,然后俱乐部点头,这里面会有多少猫腻?”一位经纪人提到这事的时候还有点窝火,“都说外援里为什么水货多?因为俱乐部自己不愿意走正规渠道啊。”
耶利奇也是通过经纪人来中国的 摄/安灵均
四、主教练合同写明有选择外援权利
一个新主教练上任,肯定是就着现有人员进行试验,然后就球队紧缺位置进行转会。不过,在中国的大部分球队,特别是中甲球队,外援基本是一年一换。原因很简单:只有频繁地换人才能带来俱乐部某些官员和主教练的收入。
在中国北方一家俱乐部内,2004年在新任主教练的合同上明确注明:主教练有更换外援的权利。据了解,为了这句话,俱乐部差点没与他签约,后来是在多方的撮合下才达成一致。
后面发生的一切开始顺理成章:前一年三名外援全部离开,清一色换成了主教练所在国家的球员。更加有意思的是,这些球员和主教练拥有着同一个经纪人。
注册情况
正牌经纪人只有23人“杂牌军”数目不详
1998年,我国建立了体育经纪人的资格认证体制,并通过考试颁发体育经纪人资格证书。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已有1000多人取得了该项资格认证。
据一位经纪人介绍,目前活跃在国内足球圈的有两种经纪人:一种是在中国足协注册过的正牌经纪人,有23名;另一种是没在足协注册,属于‘玩票’、‘打短工’性质的,这种人数目不详。而从其经营范围和专业性质来说,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范围较广、具有跨国公司性质的专门体育经营机构;另一种是专门从事球员交易的公司或个人。
收入揭秘
佣金大部分用来打点关系
按照国外的标准,经纪人的劳务中介费是10%-15%的提成。不过,在中国,一切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一位经纪人说:“在中国做经纪人,必须学会如何与俱乐部内那些有权决定外援的人沟通。我们其实最多只能拿到佣金的四分之一,其他的都用来打点关系了。如果你在内部没关系,即便有好的球员也未必能留下。如果你有很硬的关系,即使你带来的球员是‘水货’,也有可能被留下。”
“2000年之前,最挣钱的就是拉个团和中国俱乐部的球队打比赛,俱乐部看上谁就买谁。这样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个几百万。后来,多数经纪人都是先递来头不小的球员的资料,然后带到俱乐部进行一周试训。如果能成功的话,收入也能达到5万美元以上。不过,到后来做成一单买卖的难度越来越大,经纪人开始有倒贴钱的历史了。”一位经纪人这样说。
许多经纪人带着外国运动员来中国“淘金” 插图/庞丽
国外对比
经纪人好比伯乐
在欧洲足坛,足球经纪人是一个令人羡慕的高尚职业,他们能左右球员的流动去向,备受俱乐部的青睐,是一股能操纵足坛的强大力量。
有人曾举了罗纳尔多的例子:成名之前,“外星人”最早是在一个偏僻的米纳斯小镇俱乐部踢球,是经纪人把他带到了一个中等城市。之后又是经纪人把他送到了克鲁塞罗俱乐部,这是巴西的大俱乐部,这时他才开始崭露头角。此后,在经纪人的促成之下,他去了荷兰的埃因霍温,一步步成为世界级球星。
从这个意义上讲,经纪人很像伯乐,慧眼识英雄。
本版撰文/特约记者邹邹
(责任编辑:大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