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系列之七“外来和尚”英伦当道
英超并不像意甲、西甲那样流行“解雇主教练文化”,这是颇让英格兰球迷引以为豪的事情。但让他们感到难过的是,现在英超成功的大牌教练却都不是英格兰人。现在英超中4名教练声名显赫,他们是弗格森、温格、切尔西队主教练穆里尼奥和利物浦队主教练贝尼特斯,分别来自苏格兰、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本土“和尚”不会念经,英格兰那些大足球俱乐部只好聘请外籍教练。他们雄厚的财力保证他们能请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练。像弗格森、穆里尼奥和贝尼特斯登陆英格兰足坛之前,全都早已扬名立万。
温格却是个例外。他1996年到阿森纳执教前是日本名古屋鲸八队的教练,在世界足坛毫无影响。他入主“兵工厂”当天,伦敦《标准晚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温格是谁?
但当时阿森纳俱乐部副主席邓恩却非常了解温格,知道他是一名高水平教练。经济学博士温格给阿森纳乃至英格兰足坛带来了一本球员食谱和各种先进的训练手段。他注重细节,甚至连球员洗澡水的温度都要过问。他的理论是:要保证球员最好的状态,这样他们就找不到理由发挥失常。
温格掌握了世界大批年轻球星的资料。他仅花费7000万英镑就为阿森纳打造了一支冠军球队,像亨利、维埃拉等都被他调教成了世界级球星。
英格兰足球教练协会首席执行官巴恩威尔认为,伟大的教练就是那些善于把平庸球员改造成伟大球星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温格绝对是个伟大的教练。
温格在英格兰足坛的地位比弗格森还是要稍逊一筹。弗格森1986年从阿伯丁来到曼联后,下大力气清理前任阿特金森留给他的烂摊子,把队内那些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的球员统统“卸载”,并下大力气培养年轻选手。
他用了7年时间才为曼联捧回第一个冠军,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直到1999年抵达“三冠王”的辉煌顶点。弗格森的优点是像巴斯比等苏格兰前辈那样敬业、执著,治队严格而又不失灵活。他喜欢对球员吹胡子瞪眼,口中喷出的气体能把对方淋湿的头发吹干,因此有个“吹风机”的外号。有时愤怒至极,他还会动手打球员。贝克汉姆就曾被他飞鞋打过。但他又能容忍坎通纳这样有个性的天才球员,允许他在队内特立独行。
弗格森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培养年轻球员和“窃取”对手的优秀球员。比如吉格斯本来是曼城队的后备球员,结果被他拉拢到了曼联。罗伊·基恩本来已经和布莱克本达成了转会口头协议,结果也被他半路截走。他就这样四处网罗人才,最后建立了那支1999年横扫英格兰乃至欧洲足坛的曼联不败雄师。
穆里尼奥和贝尼特斯是两名后起之秀,可谓欧洲最优秀的年轻教练。他们虽然年轻,但都带队夺得过欧洲冠军联赛的冠军。他们两人都曾花费大力气系统研究和学习现代教练知识,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善于琢磨自己球员和对方球员的心理,都迷恋于细节问题,对训练和排兵布阵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两人性格截然相反,穆里尼奥桀骜不驯,口无遮拦,咄咄逼人;而贝尼特斯则显得温文尔雅,言语谨慎,待人谦和。穆里尼奥还是个语言天才,会说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
弗格森、温格、穆里尼奥和贝尼特斯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曾经希望成为优秀的球员,但全部失败。他们教练生涯的成功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证明:好球员不一定能成为好教练;不优秀的球员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教练。真实系列之八足球媒体和假新闻
英格兰的足球记者并非人们想像的那么严谨,他们也会编造新闻。而一些小报甚至利用英国足球名流的贪婪的愚蠢,刻意制造一些颇具轰动效果的新闻出来。默多克“整死”埃里克森
英国小报重在“挖”花边消息,像斯文·埃里克松这样一个世界大牌教练,在意大利执教时一直是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瑞典绅士形象,但到英格兰后,却被新闻媒体一次次作践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英国著名的小报《世界新闻报》1月15日用了整整7个版面长篇累牍地揭发埃里克松的丑闻,文章总标题为《斯文的肮脏交易》,把堂堂英格兰队主教练刻画为一个惟利是图、背信弃义的伪君子。文中还配发多幅大照片,全是埃里克松鬼祟猥琐的镜头。
埃里克松执教英格兰队五周年的纪念日刚过,英国小报就给送上了一份如此“厚礼”。英国媒体已经多次拿他“开涮”,他的个人形象在英国人心中早就一落千丈。《太阳报》甚至公开称他为“小丑”。
《世界新闻报》算是《太阳报》的周日版,是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王国旗下的一张王牌报纸。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默多克收购《太阳报》,从此掀起英国传媒“媚俗”革命。他主张要人们“看报”而非“读报”,因此在报纸登载有冲击力的大幅照片是《太阳报》等英国小报的惯用手法。《太阳报》甚至专门在第三版面登载一幅整版衣着暴露的漂亮女郎照片。
由于英国没有综合性的专业体育报,更没有专业足球报纸,因此《太阳报》、《镜报》和《邮报》这几份英国最火的小报有关足球的报道,特别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些报纸最后十几个版面全是有关体育的报道,其中大多与足球有关。报道多以硬新闻为主,每个版面照片占去多数空间,行文措辞全是平民语言,简单易懂。它们除了隔三差五报道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外,报道内容多数以球星教练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为主,比如贝克汉姆又理了新头型,埃里克松和足总秘书有染等等。
另外,他们还不时制造一些新闻。比如这次《斯文的肮脏交易》就是《世界新闻报》刻意制造的。他们的一个记者假冒中东酋长,邀请埃里克松去迪拜会谈,一切都伪装得滴水不漏。于是瑞典人就不知不觉掉进了他们的圈套,酒酣耳热之际说了一些不该说的“扯淡话”。《斯文的肮脏交易》就这样产生了。这名记者名叫穆罕默德·马扎尔,《世界新闻报》的多数工作人员也都不认识他。他经常装扮成中东酋长的模样,接近英国一些社会名流,“骗取”耸人听闻的新闻,并且帮助英国警方抓获了一百多个犯罪分子。
默多克带来的媚俗办报思维对英国报界思想造成了致命冲击。如今,英国40%的报纸都由他控股,其中包括老牌的《泰晤士报》。这份报纸形式上已经小报化,采取和《太阳报》大小一样的版样。《卫报》以及其周日版报纸《观察家报》的大小尺寸也已缩小。伪造“真相”身败名裂
英国足球记者也写假新闻。其中最拙劣的当属《太阳报》对1989年希尔斯堡足球惨案的报道。
当时《镜报》在这次报道中抢先一步,惨案发生第二天用16个版面登载了他们的记者现场拍到的照片。这些摄影记者面对眼前大群身陷危难即将死亡的球迷无动于衷,竟然还在兴奋地按着相机快门。有的记者为了拍死者青肿的脸孔,甚至一脚踢开压在死者身上的另一具身体。《太阳报》在图片报道上输给了《镜报》,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他们甚至假造了一篇深度报道,称当时利物浦球迷酗酒闹事,引发惨案。报道说这些球迷几乎是一群魔鬼,偷窃死者的钱包,对警察撒尿,殴打那些对伤员实施人工呼吸的工作人员,并且还试图轮奸一位死去的女球迷。他们原先为这篇报道设计的标题是“你们是人渣”,后来出版前修改为“真相”。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真相。后来英国大法官泰勒对惨案进行调查,发现利物浦球迷当天没有过激行为,对死者抽血化验结果表明他们都没酗酒。至于偷窃、强奸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太阳报》的报道是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曼联主教练弗格森非常看不起足球记者,因为他们经常编写曼联的假新闻。英国足球记者科里克说:“曼联是英国足球媒体报道的重点,几乎所有像样的报纸都在曼彻斯特有驻站记者,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采访曼联。后方编辑每天都留着版面等他的稿子,有时如果实在没采访到什么,那他就只好编造。否则,就要面临被报纸开除的危险。”
英国足球记者编造新闻远远没有形成风气,即使编造也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一般人不会追究。比如有时对比两份报纸对某个教练的公开采访,就会发现他们引用的教练原话一些地方会有出入,其中一方在写作时就可能做了点手脚。即使如此,弗格森和穆里尼奥等教练经常抱怨记者胡编乱造,并以此为由拒绝接受记者采访。
但如果出现重大假新闻事件,像《太阳报》对希尔斯堡惨案的报道,那采写这篇新闻的记者就会被报社和记者协会开除,身败名裂。那些足球评论员如果措辞不当,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就可能被受害者告上法庭。比如去年10月下旬,英国一家法院判南安普敦俱乐部主席洛维状告《泰晤士报》专栏记者萨缪(同时兼任《世界新闻报》首席体育记者)胜诉,赢得25万英镑的赔款,理由是萨缪在报纸上发表书面评论时,对洛维使用了不恰当的措辞。
萨缪在评论中只是质疑洛维在处理俱乐部内部某一事务时方法比较“粗陋”。洛维认为“粗陋”这个词侮辱了他的人格,对他和他的家庭造成了伤害,因此状告萨缪恶意诽谤。
英国虽无单独的新闻法,但与新闻行业相关的法律很是完备,其中关系最大的有《诽谤法》、《藐视法庭法令》、《保守秘密法》、《1989年国家秘密法令》、《淫秽出版物法令》等等。2004年6月1日起,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推行了新的媒体报道行为准则,规定媒体首先必须进行准确报道,进行行业自律。在英国这样一个诚信制度高度完善的社会,很少有记者愿冒身败名裂的危险去大肆编造新闻和胡乱发表不负责的言论。专访贝克汉姆近万英镑一次
除了《太阳报》、《镜报》等小报热衷足球报道外,《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独立报》是英国全国发行的综合性大报。这些报纸也都投入多个版面报道足球,但报道内容要比小报传统严肃。他们除了报道一些硬消息外,还登载大篇的专栏记者的言论文章来填充版面。
英国无论大报还是小报,都只关心英国自己的足球报道,对意甲、西甲、德甲采取绝对漠视的态度。有时有中国球员来英国试训,他们也有可能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角落轻描淡写地报道两句,结果就被我们国内一些媒体渲染成“英国媒体重点关注”等等,纯属自作多情。
那些在英格兰足坛有名的记者多数都在大报就职,比如《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格兰维尔、《泰晤士报》的巴恩斯、《卫报》的大卫·考恩和《每日电讯》的米希尔·波斯等,在英格兰足球记者圈内声名显赫。与中国足球界不同的是,英国足球记者几乎全是男子,很少看到所谓的“美女记者”。
英国足球媒体阵容强大,最近几届世界杯和欧锦赛等足球大赛中,除了东道国外,来自英国的记者最多。英格兰球员个人能力多数不及巴西、阿根廷、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球员,但得益于强大足球报道媒体,他们名声一点也不比对手逊色。这也是贝克汉姆人气指数以及收入远远超过罗纳尔多和齐达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英国当一名足球记者也很不容易,现在采访越来越难,且球员和教练都学会用套话来应付,记者采访往往效果不佳。有时打开当地报纸,体育版充斥着干巴巴的比赛报道,和一样乏味的记者评论。
1990年世界杯是英国足球媒体与球员关系演变的重要分水岭。之前,记者作为英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得到球员和社会的尊重,负责监督足球的发展;像格兰维尔的一篇评论就能“毁”掉一名球员。但在1990年世界杯之后,英格兰人又回到了足球赛场看球,随后英超联赛启动,球员多数都成为百万富翁,一步跻身社会名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敬畏记者了。报纸也都纷纷扩版,报道需求大幅度增加,专家级记者也多了起来,评论漫天飞,于是就很少有人理睬他们在写些什么了。球员也不愿张口说话了,除非是付费采访。像英国大报专访贝克汉姆,一般要交给他六千至一万英镑的采访费。
作者
:马邦杰
(责任编辑:皮皮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