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外的运动员能否圆世界冠军之梦?丁俊晖用事实作了最佳答案。他的成功犹如一盏航标灯,为一大批斯诺克运动员指明了方向。体育大会斯诺克预赛期间,晶报记者就学球途径、维生手段、放弃学业、出国意愿、出国障碍和奋斗目标等话题,向来深参赛的60多名运动员(以下将这些运动员简称为“球手”)发出了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运动员希望出国打球,并梦想着问鼎世界冠军。
兴趣,学球的动力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球手是因为兴趣而走上台球之路的,像丁俊晖这样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六七岁就开始学球的并不多。兴趣是他们学球的最大动力。
●问题:你几岁开始学习台球?
○结果:10岁前(5%),11-15岁(18%),16-20岁(37%),21岁后(40%)
众多球手从16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台球,10岁前就开始仅占少数。今年15岁的李行的学球经历与丁俊晖有些类似——7岁起,在父亲的带领下,他开始了斯诺克学习,2年后他进入了正规训练。为此,他牺牲了小学毕业机会。今年31岁的上海选手曹凯胜7年前才开始学习台球,浓厚的兴趣和潜心的训练使他去年登上了全国冠军宝座。
●问题:谁带你开始接触台球的?
○结果:家人(10%),朋友(28%),同学(7%),自学(55%)
如果不是家人的引导,丁俊晖和李行很难从7岁就开始学球。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球手学球的动力源自兴趣,他们都是自学成材的。去年全国排名第一的金龙15岁才接触台球,他如痴如醉地打球,一年后摘取了全省冠军。随后,他毅然放弃学业,从广州开始了自己的职业之路。
维生,一大难题
●问题:你现在靠什么来维持你打球的开支?
○结果:奖金(17%),父母(15%),企业赞助(10%),其他工作(58%)
维持生计对一些想专心练球的球手来说,是一大难题。由于国内的比赛少,奖金又不高,绝大多数在国内练球的球手靠兼职(比如当球馆管理、教练)获取的薪酬来维持日常生活并支付参赛费用。深圳选手李寅希4年来一直在香港一家俱乐部打工,每月收入高达1万元,而且吃、住全由东家负责。不过,像他这样幸运的内地球手并不多,很多人的工资在一两千元水平。
●问题:你认为国内比赛多或少?
○结果:多(0%),刚好(6%),少(94%)
去年,全国仅四站的排名赛仅举行了三站。比赛少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国内球手,也是中国台协承认的事实。正因为此,很多人不得不花高成本选择留英之路——既为锻炼,又为生计。一位台协官员告诉记者,每次一有比赛,很多球手都很踊跃,因为他们都渴望有更多的渠道来验证自己的实力。
出国,为了扩大视野
●问题:你想出国打球吗?
○结果:想(80%),不想(12%),还没定(8%)
进入斯诺克圣地是众多球手的梦想,丁俊晖、梁文博和刘崧等人的突破,是否印证了“留英”的功效?调查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想留英的球手中,否认他们的计划是受丁俊晖取得成功的影响。“到英国,才能扩大视野。谁都知道!”年仅15岁的辽宁球手刘闯如是说。
●问题:你认为出国打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结果:缺乏资金(57%),成绩不佳(38%),环境不适应(5%)
尽管绝大多数球手祈望留英,但一年十几万元的开支让他们胆寒。“缺乏资金”成了最大的障碍。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成绩不好到国外练球,收效不一定好,他们希望在国内夯实基础后,再出国。曹凯胜说自己虽想出国打球,但自己年纪大了,想打出好成绩并不容易。“一年花一二十万,很难对妻子交代。”结婚一年多的他感觉到家庭的负担。
目标,拿世界冠军
●问题:你心中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结果:全国冠军(12%),亚洲冠军(0%),参加世界职业赛(20%),世界冠军(68%)
调查惊奇发现,没有人对亚洲冠军感兴趣。31岁的麦扬波是来自广东茂名的一位裁判员,此次他主动填写了调查表。已有15年球龄的他只希望以一个全国冠军来满足自己的心愿。不过,更多的人希望有机会参加世界职业赛事,并实现世界冠军的梦想。“要拿就要拿世界冠军!”丁俊晖的师弟——16岁的重庆选手肖国栋说。
学业,一个敏感话题
●问题:你认为放弃学业专心打球是一种可取的做法吗?
○结果:是(0%),不是(54%),看情况(46%)
丁俊晖问鼎世界冠军后,他的“读书无用论”引发了一场争议。令人欣慰的是,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以放弃学业为代价来专心打球并不可取。所有的受访球手中,另一部分人没有直接认同放弃学业专心打球的做法,而选择“看情况”这一中性的答案。“我觉得人不可一心二用,要练好球,就会有牺牲!”深圳队山西籍选手于德陆有这样的见解。而刘闯庆幸自己在打球的同时,还能进行一些文化学习。晶报记者张明俊实习生翟一晶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