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涛述评 冬奥会落幕都灵,中国军团以2枚金牌、11枚奖牌的战绩收兵,赛前舆论预测的5金是过于乐观了,但这11枚奖牌也块块来之不易。短道同“超霸”韩国分食,双人滑虽未夺金但凸现整体优势,雪上项目的历史突破,2006年都灵的二月值得我们好好咀嚼。
雪上突破令人振奋
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奖牌的覆盖面有所扩大,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速度滑冰、花样滑冰4个项目的比赛中混获得奖牌,是获得奖牌的项目最多的一届。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的比赛中,战胜众多强手获得了金牌,实现了我国雪上项目运动成绩的历史性突破,这既是我国在冬奥会雪上项目获得的首枚金牌,同时也是在冬奥会男子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短道项目上,尽管韩国队一枝独秀,中国队仍然虎口拔牙,由小将王濛抢得一金。而双人滑的决赛上,张丹/张昊在受伤后勇夺银牌,更是一段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佳话。尽管失落金牌,参赛的三对中国选手都进入前四,证明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集体优势,为下届冬奥会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中国在1980年第一次派队参加了冬奥会。第一块冬奥会奖牌是在1992年,那次中国队拿到了三枚银牌。大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短道1000米比赛中,为中国人赢得了第一枚金牌。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突破,尤其在男子项目上意外爆冷,让人们看到中国在雪上项目乐观的前途。
无法跟夏季奥运会比投入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可以说动用了所有的力量,花了近1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冲击夏季奥运会霸主地位的运转机器。但是在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并没有像备战北京奥运会那样全方位出击。而是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突破。
冬季项目对于中国来讲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体育项目。这跟中国南方大部分的地区都没有冰雪有不小的关系。只有在东北地区有一些滑雪的场地,但是气候都比较恶劣。
李琰曾代表中国队获得过1992年奥运会的短道速滑银牌,现在是美国队的短道速滑教练。“在中国,夏季项目是很受重视的,冬季项目要差很多,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现象会慢慢改变。”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速滑刚刚起步,李琰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速滑训练的。她在1987-1994年代表中国速滑队参加比赛,“短道速滑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跟这个项目可以在室内比赛,对天气的依赖相对较小有关系。”
让“拳头产品”品质更高
中国人一直期盼着能在冬奥会上大把捞金,不光关系国家形象,同时冬季项目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那些制造滑雪设备的商家们希望冬奥会是个杠杆,能吸引更多的中产阶级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去。体育总局为了实现冬奥突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瑞典教练的加盟,提高了中国越野滑雪的训练水平,速度滑冰的运动员也长期在冰雪王国加拿大进行训练,双人滑选手无论从编曲,动作设计到服装 ,都大量借鉴了欧美强国,尤其是俄罗斯的先进经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冬奥会战略目前只能是“抓小放大”,想短时间内成为冬季运动的超级大国是不现实的。这个策略基本上是大部分国家冬季奥运项目的通则。除了像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这样的冬季项目开展得非常好的国家外,别的国家基本上都只能把重点放在一两个项目上。
比如说,荷兰人就把速滑当成是他们的杀手锏。在荷兰,速滑的明星简直能同摇滚歌星拥有同样的地位。芬兰人则对高山滑雪情有独钟。在韩国,短道速滑几乎成了国技,而挪威人把他们的越野滑雪名将们奉为偶像。
基于这个原因,各国对冬季项目资金投入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韩国人从小学生中就开始挖掘短道的人才,对于那些有希望的年轻选手,他们不惜花巨资送进运动学校,并给他们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练。
在我们重点打造的项目上,都灵战役基本都取得了成功。中国在双人滑上的崛起动摇了俄罗斯的花样滑霸主地位。
雪上项目,女子自由式滑雪本来是最有希望夺冠的,但韩晓鹏的爆冷夺金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男女比翼齐飞,证明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国家体育总局对夏季奥运会的投入是巨大的。目前有1900多名运动员在为2008年积极备战。冬奥会同夏季奥运会相比,投入少了好几个等量级。这个现状短时期不可能改变。但是,在拳头项目,如双人滑、短道和自由式滑雪上,投入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中国冬季运动群众基础无法与美国、俄罗斯以及北欧一些强国相比,走重点发展小项目的道路应该是明智之举。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