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乒协人士的态度,还是已经成文的各种规程,这次2006乒超的转会都较以往有较大变化,但是就像中国第一位乒乓球博士张晓蓬昨天所特意纠正的:“我们的转会制度还很不完善,现在的‘转会’,正式名称还只能叫‘商借’。 ”而且,今天的“公开交流会”对新闻媒体也不公开,让这种自由的氛围多少打了点折扣。变化多多的新转会制度中,肯定会存在着不少足以形成不良影响的“变数”,在昨天的通气会上,就有不少记者提出了质疑。
首先该制度中有不少“不允许”,比如不允许“自由人”为甲级球队效力,“世界冠军只能打乒超,他们的水平和状态必须得到保护。”还有就是没有当场“成交”的球员“不允许”在进行私下联络和交易,只能回所属单位效力。但这就意味着今天上午的交流会是“一锤子买卖”,像王励勤、孔令辉等所属单位已不在乒超之列的,一旦交流不成,就无球可打了!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对此,乒协人士的解释是“10支乒超队伍,只有6个自由人,不太会出现‘卖’不出去的事情。”同时,“我们在制定30万元最低限额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球员的可接受性,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有记者还是追问:“只要理论上存在可能,就必须预防这一情况的出现,不对吗?”回答是:“一旦出现这种问题,乒协也不会坐视不管。”
另外,很多记者“参考”足球中超的历史教训,询问:“如果出现运动员和租借方私下交易,在其他俱乐部放行的基础上,以很低的价格成交,那该运动员所属俱乐部会不会承受很大的损伤?”得到的解释只是:“其实今年的制度都是在以往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些问题放到过去的制度也一样会存在,只是比过去更加公开和透明,要看到这里的进步。”同时,也提到中超类似事件“可以举证,监督,总是会有办法的吧!”
客观地讲,一样新事务的诞生总是会伴随着一些新问题的产生,虽然昨天这些随机提到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方案,但以大家对此的重视和公开、透明原则的贯彻,未雨绸缪,将来总是会越来越圆满的。
届时,也将最终完成“商借”到职业转会的转变吧!
作者:张晓露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