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赛”
去年11月, 我和香港大学的另外三名同学来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外交外事礼仪大赛。转眼, 已经半年过去, 当初的比赛却还历历在目。
回想当初在北京的日子,很感谢外交学院的同学们和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在学院的餐厅与来自各地的同学们聚餐, 天南地北地聊天;在国际关系学院的舞厅里准备“情景表演”的题目;和复旦大学的朋友们深夜去北京的荷花市场泡吧; 比赛结束后被邀请到苏旦大使的房间聊天。 比赛带给我的远大于一个小小的荣誉,它带给我更多的是交流, 友谊,朋友和美好的回忆。
比赛结束后,很多人问我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个奖项,我想是因为无论在舞台上还是舞台下, 我总是可以特别地自然,自信与放松。 当你不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赛,你才能表现最真实的自己,你才会收获地更多。 而真正的原因是三年来香港大学的教育以及和我共同参赛的队友,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的支持和鼓励。 在香港的三年,我成长了很多, 也成熟了很多。 香港大学的生活教会我如何成熟自信地与人交流,它提供给我一个国际化的环境和视野, 在学校的很多课程中, 我们都会和不同地方, 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完成项目,文化的冲击, 思想的交流给了我一个更开放的视野。 学校每个月的高桌晚宴也教会我们如何合适地打扮自己,如何在晚宴中做到谈吐和举止优雅。 这些经历都让我和我的队友们觉得,礼仪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时半会的突击准备。
比赛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当组委会知道我们胃不舒服的时候, 立即送来了热的粥,让我们特别感动。比赛准备的场下,不少别的学校的同学也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如今,第五届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 这次的比赛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因为它以2008奥运会为主题, 而礼仪正是奥运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大学生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志愿者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年轻人又是怎样的? 相信这次的比赛一定会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奥运,熟悉礼仪, 投身到奥运会的筹备中去。我自己也非常想成为2008奥运会的志愿者。
今年,我就要从香港大学毕业,九月份会去法国商学院继续攻读管理学硕士。也许将来自己不一定会走上外交的道路, 但是外交外事礼仪中学到的知识却同样可以很好地被运用到商业上。如何和不同的人交谈,如何做到彬彬有礼,都是商业中成功的的必要因素。而事实上, 礼仪的重要性适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遵循礼仪之道,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的稳定与美好。
最后祝愿第五届外交外事礼仪大赛能够顺利,圆满。 也祝愿所有参赛的同学都能好好地珍惜和享受这样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第四届最佳女选手 香港大学 刘小潞)
(责任编辑:小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