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我和体育 京城无处不长跑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镌刻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岩壁上的这句充满智慧的格言如今已在全球广为流传,并为数以亿万的人身体力行。 北京的公园、街头,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跑步者的身影,每年的春季长跑节和秋季的北京国际马拉松都有上万名业余选手报名参赛。已有28年历史的北京长跑俱乐部目前分会已达近30个,会员约4500人,而北京的机关、高校还有很多类似的群众组织。 对于长跑爱好者而言,跑步已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周都有上万人跑全程式“小型”马拉松。 ■年近八旬仍在进步 北京长跑俱乐部朝阳分会会长常秀峰先生今年79岁,从1958年开始他已坚持长跑健身近半个世纪,目前仍是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70-79岁组100米和400米的冠军,两个项目的成绩分别为16秒2和1分20秒5。北京市每年组织的各种长跑活动,他几乎一项不落地参加,是圈内公认的明星选手。多年来,跑步已成为常先生迎接每一天的固定内容,每周一到周五,他都要跑5至10公里,周六则要跑一次长距离,一般是从建国门跑到五棵松,或绕二环路一圈,或者绕CBD一圈。从建国门到五棵松,他大约要跑1小时50多分钟,绕CBD一圈约1小时45分钟。 本周六,常先生将和朝阳区的100多名长跑爱好者在红领巾公园参加庆祝申奥成功5周年的长跑活动,距离为5公里,这将是他十多年来为宣传奥运跑得较短的一次。1992年,他曾和俱乐部的成员一道从北京跑到天津,完成了一次超级马拉松。“那次跑了14个小时,现在这么长距离跑不了了,但还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宣传奥运。”常先生说。由于年龄的原因,他的家人也由过去的支持他参加长跑比赛到劝阻,他说:“我长跑自始至终都是以健身为目的,真跑不下来我会选择上车。到这个岁数我参加比赛主要是和自己比,去年我参加马拉松接力跑第3棒,5公里用了34分钟,今年我还是跑第3棒还是34分钟,同伴都说我进步了,毕竟又长一岁啊。” ■卖宾利的人跑步上班 今年33岁的赵志诚是北京宾利集团公司职员,从事汽车售后服务工作,但这位跟汽车打交道的人每周都要有两天选择跑步上班,从海淀区六郎庄跑到亦庄开发区,全程约40公里,相当于全程马拉松。“平时没有专门的训练时间,正好利用这个当训练。如果跑到中途看上班来不及了或太累了我就坐车。”赵志诚说。每周其他3个工作日,他也会早早起床到颐和园锻炼,然后再赶去上班。长年不断地奔跑,有没有觉得单调?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项目?赵志诚说,从高中起开始跑步,大学4年也没扔下,早已形成习惯,而每一次完成马拉松都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每到周末,赵志诚都会到玉渊潭和一家长跑俱乐部的10多名队友一起训练,“队友们都是高手,而且这里有专业的教练,对我帮助很大。”除了参加北京市的各种长跑比赛之外,赵志诚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俱乐部队友到外地参赛马拉松比赛,今年就已去过上海、天津和大连等地比赛,在前两个城市分别跑出了2小时45分和2小时40分的成绩,可以进入前20名,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这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海淀长跑爱好者备战北京国际马拉松 每周日,北京长跑俱乐部海淀分会的会员都会到颐和园参加集体训练,现在他们的集体训练已经开始针对今年10月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进行,分会会长张西柳先生说:“我们分会80多名会员基本都会报名,参加不同距离的比赛,其中跑全程的可能会有一二十人。”他们的集体训练还有两位专职教练,一位是十五中的退休体育教师,一位是八一中学退休的物理老师,都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海淀分会的会员也有不少长跑明星,比如51岁的高喜红女士是今年北京春季长跑节的冠军,马拉松成绩3小时40多分钟。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