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德国处在欧洲的中心位置,但在众多外籍球星眼中,德甲却像是“荒凉的西部”,虽然有基冈、巴拉科夫、埃尔伯等成功的先例,但是仍然很少有外籍球星愿意前往德甲,即便登陆德甲,也往往是作为“中转站”而已,至今这一现象仍然困扰着德甲。
历史上,德甲最成功的外籍球星或许是英国人基冈,1977-1980年,他在汉堡效力,使汉堡队成为当时欧洲顶尖的球队之一。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巴西人邓加和保加利亚人巴拉科夫也在斯图加特找到了自己的春天。不过,与西甲、意甲球队很早便注重引进外籍球星相比,德甲在这个环节上始终是慢一拍。
1996年欧锦赛后,希勒以创纪录的1500万英镑的转会费加盟纽卡斯尔,这拉开了球员身价“通货膨胀”的序幕,但在这股大潮中,德国人又远远落在了后面,在其他联赛球星的交易价格以千万美元计的时候,德甲内部的转会费仍是百万马克居多,在欧洲转会市场上更是缺乏竞争力。
直到2001年,德甲的步伐才勉强赶上了欧洲平均水准,那一年,多特蒙德以2500万欧元转会费购入了阿莫鲁索,让德甲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千万先生”,随后,多特又以1250万欧元购入罗西基,引进的扬·科勒身价也近千万欧元。到了2003年,德甲霸主拜仁终于也有了大手笔,花了1850万欧元,将西甲最佳射手马凯招致麾下。
然而,高身价未必带来好成绩,阿莫鲁索、罗西基和扬科勒虽然帮助多特蒙德在2001-2002赛季获得德甲冠军和联盟杯亚军,但巴西人很快便因为长期伤病和糟糕的脾气被卖掉,罗西基和扬科勒在近几年中,也没有帮助多特重塑巅峰,最终在今年夏天离开多特蒙德。至于马凯,在德甲中,这位荷兰杀手进球频繁,但在冠军联赛中,他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水准,关键时刻的“哑火”,让拜仁欧战屡屡失利,一旦同胞范尼能够在今夏加盟,他恐怕还要坐冷板凳。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德甲有着不俗表现,这些球星们似乎也因为身处的“门槛”太低,得不到国家队的赏识——阿莫鲁索在2001-2002赛季成为德甲最佳射手,但韩日世界杯时,却只能在巴西队里当看客;马凯以西甲最佳射手的身份加盟拜仁后又拿了德甲银靴,但巴斯滕依然没把他带到德国世界杯上。这也可见德甲在一些世界足球强国的专业人士眼里的地位,实在不怎么样。
当然,许多外籍球星在德甲表现平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水土不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德国不像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南欧国家充满浪漫情调,也不像英国那样具有球员习惯尽情放纵的传统。德国人严谨、呆板的性格让很多外籍球星难以忍受,巴西人更是如此。加上出不起诱人的高待遇,德甲吸引力不足也就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小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