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8月3日电题:中国保龄球运动遭遇“冰河世纪”?
(记者胡锦武)从鼎盛时期的十多家保龄球馆场场爆满,到目前仅剩3家惨淡经营门可罗雀,南昌保龄球运动在短短十年内仿佛经历了一个由繁荣到低谷的轮回。 而南昌保龄球业的现状仅仅是一个缩影。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风靡全国,到本世纪初骤然进入“冰河世纪”,中国保龄球正由“贵族运动”艰难转向“平民路线”,期待冰川消融后的复苏。
东方保龄球馆是南昌目前最大的保龄球馆,24道的场馆最多可一次容纳144人。然而,记者2日上午看到,偌大的球馆内却显得极为冷清。总经理夏小安说,只有春节、圣诞等节假日或单位组织活动时,这里才会出现短暂的热闹场面。而1997年,这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形,场场爆满、人流如潮,最高时40元一局仍没能挡住蜂拥而至的热情。“那时候请三五个朋友玩一次,没一两千块钱是不行的,现在只需花两三百就足够了,可反差还是那么大。”夏小安说,南昌最多时有10多家保龄球馆还满足不了需求,而目前加上另外两家小规模的球馆也仅有3家。
保龄球业萎缩的现状在中国很多城市有着惊人的相似。福州市90年代中期有28家保龄球馆,球道数量近千条,而今年竟萧条到有关部门举办保龄球比赛却找不到场地的尴尬境地。而在青岛、昆明、上海等城市,保龄球运动均因面临“濒危”而开始受到关注。福州市一群老人甚至自发组织保龄球协会,对保龄球运动展开救亡运动。
“当年的恶性竞争,对这个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江西省保龄球协会副主席颜向阳说,当时一般球馆的费用为每局35元,矿泉水卖至5至10元,再加上租鞋费等费用,一个人一小时的消费可高达数百元,这对南昌普通消费者而言无异于天价。为此,保龄球运动群体开始迅速萎缩,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将保龄球营业税由5%调到20%,让保龄球业加大了成本。
随之而来的自杀性竞争也让人始料未及。为了吸引客源,南昌市一些保龄球馆展开了价格战,最低时达到每局2元钱。“这等于是自杀,连维持场馆的费用都不够。”回忆那段时光,夏小安显得有些悲凉。然而,即便如此,公众对保龄球的热情仍然没能挽回,一大批保龄球馆陆续关门停业。
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将保龄球营业税调回至5%,这为保龄球业的复苏提供了契机。“关键还是要走平民路线,培养壮大消费群体。”颜向阳认为,在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保龄球训练和推广体系的情况下,保龄球馆应有针对性地配备教练,并降低运动难度、增加趣味性,要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玩得起、玩得好保龄球。
两年过去了,保龄球行业虽然仍在冰河谷底徘徊,但回暖的迹象已经出现。夏小安说,通过将比赛瓶改为“娱乐瓶”等措施,加上5元左右的价位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东方保龄球馆的会员数量已由几年来一直未变的60多名增加到今年的110多名。也许,在厚厚的冰层下,春天的气息正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郭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