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中超之所以造成山东鲁能独舞,其余诸强委顿的局面,还有一个经济问题。在中超大环境萧条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不少俱乐部的资金链出现了裂痕,甚至是断裂?
蛰伏崇明岛的徐根宝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一直在等,等中国球员的价格回归到他们应有的价值。 ”以国际队为例,在西迁的那一年,俱乐部资金紧缺,但“包袱”却沉重无比:国际队内的几位大牌球员年薪全在百万以上,球员工资占俱乐部开支的70%以上,而按照国际惯例,50%是一条警戒线,埃弗顿俱乐部曾因为球员工资达到了俱乐部开支的75%,被迫卖掉了天才球员鲁尼。而看看现在中国的其他俱乐部,大多对于开支中最大一块的球员工资感到头痛,甚至出现欠薪现象。
于是,在俱乐部资金来源陷入“瓶颈”的时候,一些多年来圈内的潜规则很可能被打破。比如赢球奖金,每个俱乐部约定俗成的金额在40万元至60万元之间,但这个规矩在未来很可能被打破,中超都没人看了,谁规定赢一场还要奖60万元?而另一方面,前几年每个队总都会有几位年薪300万元的“大牌”,而在现在的情况下,队内年薪过百万的球员也将大幅度减少。
所以从这些因素来看,山东鲁能队今年一骑绝尘所折射出“伴舞者”的危机,却也可能促成这些俱乐部重新审视自己的资金投入,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像鲁能俱乐部那样投入一亿元的资金去换取一个冠军,既然拿不到冠军,倒不如冷静思考一下投入产出的问题。以前每年5000万元经营一个中超俱乐部的概念,将会被降低至3000万元甚至更低。
中国足协屡行屡败的“限薪”政策终于将在市场杠杆的作用下渐渐达到目的,尽管这是以中超萧条作为代价的,但漫漫冬季终将过去。2006年的鲁能是“孤独”的,但从中国足球的整体来看,希望鲁能这样的“孤独”能够继续下去,当未来几个赛季,几支年投入3000万元左右的俱乐部战绩不俗甚至赢取中超冠军时,鲁能俱乐部也将重新审视自己的“价格”体系,而到那时,离中国职业足球的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本报记者张玮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