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俄之战的技术统计,唯有两项数据差距明显:一是2分球命中率:36.2%比49.3%;二是篮板球27比50。仅此,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看得出,中国队比对手少了23次进攻机会,输球势在必然。 进一步的分析也许更为明了,中俄两队前后场篮板球之比分别为:5比19、22比31,这不仅表明俄队牢牢控制了自己的后场篮板,而且在中国队的篮下控制权也几乎反客为主。 难怪马赫赛后大呼:“我们输就输在篮板球上。” 马赫执教中国队后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立足打造一支大型化的队伍。为此,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选拔了多名年轻的高大球员参加集训,这使得中国队不仅在亚洲“鹤立鸡群”,而且在高度上甚至不输任何一支欧美球队。但现代篮球比赛决不是简单的“站桩”游戏,力量、弹跳力同样是很重要的因素。记者观看了中国队的两场比赛,发现中国队员与美国和俄罗斯球员在这方面差距十分明显,不仅我们的高大队员经常在篮下拿球后跳不起来,被对手死死“摁”住,防守时的移动卡位反应也较迟钝,而且小个队员在突破到篮下后无法出手,有时只好胡乱把球抛出,和欧美球员相比明显缺少最后一击的爆发力。 由此可见,选择身材高的球员并没错,问题是我们目前并没有男篮如姚明(姚明新闻,姚明说吧)、女篮如当年郑海霞那样具有绝对高度的选手,因此如果把目光仅仅放在亚洲自另当别论,若要立足世界,尽快提高她们能够适应在篮下身体接触强对抗的全面素质,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否则,马赫提倡的“以高制高”的战略思想,就会形同虚设,难以收到实效。 年轻的中国女篮在本届世锦赛上连续与世界上最强的队伍交手,虽然大比分输球,但真正经受了锻炼。尤其是两场比赛中都显现过亮点,说明我们与一流球队抗衡的能力有提高,这种在世界顶级大赛实战中获得的能力,将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本报特派记者 季安之 (本报圣保罗9月13日专电) (责任编辑:翔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