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奥一期撑起了中国职业足球初期的繁荣,但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接受的却是专业体制的训练。换句话说,是举国体制下的业余体校,培养了第一批中国职业球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十几个足球重点城市,这些城市肩负着培养中国足球未来的重任。 虽然他们全面培养各个位置的球员,但由于每座城市有不同有传承,因此培养出的球员也各具特色。
广州培养出的球员脚下技术细腻,讲究配合,速度较快,一般多为中前场的攻击型球员。国奥一期的彭伟国、胡志军便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在国奥一期是中前场的重点攻击手,而且后来进入国家队后,同样独挡一面。可是现在,令人惋惜的是,广州足球、广东足球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广州医药队本赛季冲击中超未果,整体广东全省,除深圳队勉强充数外,真正的“南派足球”已然销声匿迹。
其实,广东足球只是当前中国足球的一个缩影,除大连等个别城市外,原来独具特色的北京足球、上海足球、武汉足球、延边足球等均有失传的危险。早些时候,北京市足协曾专门研讨北京足球的发展,其中一组数字让人震惊———在北京国安队30多人的阵容中,真正的北京球员不足10人。由此可想而知,北京足球为什么没有了北京味儿!
除都市传承外,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刘国江、刘敏新、孟宪武等足球教练、科研人员,在八一队和北京队试点“1316工程”,郝海东便是“1316”的受益者。虽然当年他仅仅10岁,但刘国江毅然把他从青岛选到八一队接受训练,经过多年磨炼,终于成为中国第一前锋。
再有,当年中国足球普及层面的“希望杯”、“萌芽杯”、“幼苗杯”、“贝贝杯”等赛事也为国奥一期球员们的成长创造了比赛环境。现在,这些比赛多为提高层次的U系列比赛取代,使许多青少年选手失去了比赛氛围。
国奥一期作为一支团队集体成材绝非偶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足够的营养,而现在的球员似乎多呈“营养不良”。 (责任编辑:迎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