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离我们就剩两年时间了。我们期待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是什么样子呢?盛况空前自然不必说,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成绩斐然也是国民期望的,国际友人来发现一个她们不熟悉的中国也是预料中的的事。然而是一个什么样的北京,什么样的中国?
北京奥运会有三个理念,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在一定程度上还期待于天,我们究竟还不能左右大自然,只能在我们力求能及的发展和创新,现在看来还难以走出引进,仿制,跟踪的圈子。不少的高技术我们还不得不用或者宁愿用国外的。无论如何科技还是能够体现出来了。
“人文奥运”则是我们的一个独创,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特色。但是“人文奥运”究竟要表现什么?想要表现的很多,但是重点和亮点仍然众说纷纷,来造成一定的共识。
“人文”这个概念在中国始于何时?最近读了清华大学历史教授彭林教授的一个讲座纪录稿,才得知,人文一词源于周易。“人文”一词主要是指礼乐教化。“周公制礼作乐”。后来根据孔子的学说,礼实际上指的是人的修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仪”才是讲的是我们现在的礼仪的规矩和规范。而礼的核心则是“敬”,“礼主于敬”。
根据这样的一种理解,“人文奥运”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应包括市民和国民的素质了。我国被人称为“礼仪之邦”,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积累或称之为积淀,用现在的话说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了。无论是人们的修养,还是礼貌文明都应该是我们呈现给所有来自海外的奥运会参加者,包括炎黄子孙的非常现实的,人们最易察觉的东西。这也就是说人家首先从这个细微之处来看你的“人文奥运”的理念。人们当然首先从长处看咱们。
最近,一位国外朋友向我反映,说“你们的出租汽车不诚实”,还有的说,怎么我刚出北京国际机场就有一批陌生人来问我坐不坐他的TAXT,如果北京奥运仍然这样,就不好了,显得北京社会缺乏秩序,与一个大国不相称。这是人家的原话,绝非恶意。
此外,我们的市民中还有不少人缺乏起码的礼貌,缺乏尊老爱幼的传统,缺乏对师长的尊重。我在担任中国跆拳道协会主席,认识我的运动员和习练者,无论在什么地方看见我都会立正敬礼的。这是我们一开始就培养的风尚。可惜这样的中华民族好传统实有退化的危险。我们会尊重国际友人的,可是让国际友人看到,我们中国人之间彼此都不尊重,会给他们什么感觉?
还有,我们王歧山市长一直关注的北京市的文明观众问题,看来还末引起最足够的重视,无论看比赛,还是看演出仍然有不够文明的现象存在。
人家把每个中国人都是当中国的一个缩影来看的。嘴里不说什么,心里的印象是难抹掉的。
我看对“人文奥运”在讨论的同时,还是多抓点实事吧。至少从净化社会风气做起吧!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