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北京的北部新建一大片奥林匹克园区,包括一批新建的具有西方风格的体育场馆设施,如“鸟 ”,“水立方”等,还有奥林匹克村及其配套设施,包括媒体村,技术官员村等,再往北就是奥林匹克公园,包括嵌在其中的某些建筑。 这是一个功能性很强的地区。
从现在发达国家的前卫的城市规划理论看,正如上海复旦大学于海教授曾经指出过的,“21世纪的城市应成为可持续发展和适合人住的城市”。 这也是想当年在规划这片奥林匹克园区时想达到的目标之一。这一区域将是奥运会期间,北京奥运会国内外的参加者及观众主要的活动区域。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海外客人,特别是西方客人,他们想到北京来看中国的什么?根据我在国际体育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人,无论是官员,还是运动员,他们希望更多地接触中国人文方面的东西,这也就说说,眼睛看得到的,手可能解摸得到的,可以走得到的,有一个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令人感到新奇而有亲切的空间和环境。这是他们的人文尺度。我们的“人文奥运”理念不正是要体现这样的境界吗?!
在这个奥林匹克园区中,一座座树立的新的体育设施是西洋的,体现了现代性奥运村的社区住房设计,开发商也是正努力西化,以便成为高档社区。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又是数直上云霄的高层建筑,那么我们的人文景观在那里呢?这是我们在配套设施和布局上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如何让这些外国人体验到他们在中国,能够真正闻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味,而不仅是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当中。如何从中体会到布局这座古老的文明城市的历史纵深感。如何真正做到城市和人都融入了北京美丽的自然,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呢?我想,这也许是文明大家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这这样的时刻,我认为,学者们应该敢于提出些新的理念,如何用中国的人文尺度来打扮好奥林匹克园区,使其成为中西文明交融的和谐体,而不是一组典型的现代化建筑群。人在自然中,自然也在人文中。在这里我想借用于海教授的话,“以人为本”,到底是以谁为本,因奥运会的参加者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又要以中国人为本,因为这片是中国的土地,奥运会后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的主要是中国人,是北京居民。
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只是个人的一些感慨。人文奥运,主要是结合世界文明的中国人文奥运会。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