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走过了第二个年头,很显然,这项国际足联大力倡导的新赛事与其前身“丰田杯”相比,无论在比赛水平、魅力与影响力等方面都还无法相提并论。
由于亚洲、中北美、大洋洲乃至非洲俱乐部与欧洲和南美洲俱乐部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今年的世俱杯与去年一样,决赛仍不可避免地回到了欧洲与南美洲冠军的对抗。 大洋洲冠军奥克兰城队在本届赛事中一球未进,却净丢5球,排名垫底,半决赛巴萨更是4比0轻取美洲队。“冠军之间的对话”演变成了一边倒的比赛,让观者索然无味。多了四支陪练的球队、多了几场“垫场赛”,却少了当年丰田杯一场决胜负的感觉。
但国际足联却还在酝酿为世俱杯扩军,即由现在的6支参赛队伍扩军到8支。为何乐此不疲,原因当然还是为了提升影响力。长久以来,欧足联凭借欧洲冠军联赛的成功而异军突起,于是国际足联认识到手中不能仅有世界杯(世界杯新闻,世界杯说吧)这样一项赛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足联雄心勃勃地推出了联合会杯与世俱杯,希望通过这些赛事继续确保在足坛的绝对权威。但比赛场次的增多,反倒真不如丰田杯一场定胜负来得直接。长此以往,世俱杯只能沦为鸡肋赛事。
世俱杯水平不高但不代表决赛水平不高,相反只有这一场决赛才是世俱杯的精华。在南美与欧洲俱乐部冠军的近四次抗衡中,不为看好的南美一方都取得了胜利。连续两年决赛中,两个1比0让欧洲冠军蒙羞。对于非欧洲俱乐部来说,世俱杯这样的比赛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挑战欧洲豪门和让世界认识自己的机会。更多的非欧洲球员往往把这项赛事当作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冠军奖金的巨大诱惑也是他们的动力,这或许也会为世俱杯增加些许活力。
本报记者刘大伟 (责任编辑:李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