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刘翔独特训练菜谱 "飞人"每餐独享一道海鲜
当市场要素终于从一份菜谱的决策过程中退出的时候,影响后者制定的关键则成了营养学和心理学。 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于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时候,刚刚入选国家足球队的年维泗,正和队友们紧紧围拢着燕京大学操场旁的一个自来水管开怀畅饮。咕咚、咕咚、咕咚……汩汩凉水直接灌进每个人的胃里,大家一边解渴一边打着激灵。 在没有健力宝和佳得乐的年代,在居民用水还没涨到3块7一立方的年代,国脚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晶晶亮,透心凉”和“要爽由自己”的感觉。 北京自来水的口感,至少在当时,和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还是小有名气。直到1979年以教练身份带领国家队训练时,年维泗还将自来水作为队员的“运动型饮料”。 这一特殊热爱,扩延到了训练局的伙食上。上世纪50年代初期,吃上回锅肉、白菜豆腐和炒黄豆的运动员,一个月的伙食标准已经达到了18块钱。领导在思想工作或战前准备会中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可是吃着部长级的小灶! 如果说在远远逝去的那个时代,中国体育的拓荒者们还不得不为一个遮雨的屋棚和一件训练的器械愁眉难展,那他们在伙食上的境遇则从一开始就遥遥领先于普通百姓。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运动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涨至6个工资分(1个工资分相当于2毛5分),也就是1块5毛钱。由于运动量相对较小,乒乓队的标准一度被定为5个工资分,这2毛5分钱的差距,曾经引发队伍的集体抗议。 但换个角度说,乒乓队也该知足常乐。同一时期的国家干部灶有三个标准,大灶3毛5,中灶5毛,小灶也才8毛而已。到了1955和1956年,由于备战墨尔本奥运会的缘故,运动员的伙食标准倏地一下蹿到了5块。与当年普通百姓的生活标准相比,这个数字已经“腐败”得不可理喻。 整整半个世纪过后,训练局运动员的伙食标准又添上了一个“0”。然而算起来,每月1500块的伙食费虽比市民高出一截,但作为“世界冠军餐”却也谈不上有多奢侈。怀着无以复加的神秘感走进保卫严格的运动员餐厅时,你会失落地发现几乎没有哪样菜是我们的日常餐桌上见不到的。这里一样有包子馒头,一样有冬瓜油菜。 只是,面对50年前运动灶里同样稀松平常的回锅肉,现在的运动员再也体会不到当年的那种莫大满足了。 骨肉与菜刀的抗衡 市场与菜谱的对接 上世纪70年代,运动员吃饭要比现在快捷方便得多。如今位于体育馆路2号的国家体育总局办公楼,2002年改造之前曾作为运动员宿舍大楼服役了近40年。 其中设于一层的餐厅,可以让运动员们足不出户饭来张口。但后者并不知道,在餐厅工作的4名加工员,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能找到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那是加工间中此起彼伏的剁肉声响。 在最早需要烧煤的时期,餐厅的工人往往需要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后来通上煤气,早班工最迟也要在5点半到岗。加工员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长达一个小时的切肉活动。当时的肉质不比现在这般鲜嫩,运气不好的时候,采购员从早市上带回来的鸡肉和猪肉,对于当时并不先进的炊事工具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往往瞄着一块骨肉力斩下去,骨头和菜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么多年过去,训练局的运动员数量不断增加,膳食处的厨师倒一直维持在30来人左右。工作效率的提高,得益于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前光一堆肉丁就够加工员切上老半天,一锅肉更是要从上午煮到中午,厨师们忙前忙后也做不出几个菜,而现在,一顿饭轻轻松松二十多道菜,从黑龙江到广东的运动员都能找到爱吃的东西。 薛玉桓1972年刚刚来到训练局餐厅做厨师的时候,一个月能挣25块钱的工资,而当时运动员一天的伙食标准就已经达到11块5毛。30多年过去,这个标准涨到50元,厨师的工资也变成3000来块。 在仅有两个厨师的回民灶中,薛玉桓每天负责给时任队员兼教练的李富荣、穆祥雄和马文广等人“开小灶”。李富荣是上海人,爱吃海鲜和蔬菜,他来到回民灶,是因为实在吃不惯普通灶里的大鱼大肉。当时的饭菜不像现在这样的自助餐,每个人只能吃到两个荤菜、一个半荤菜和一个素菜。 当时的运动灶营养模式,是参照苏联的运动队制定的,但理论和实际常常很难结合。真正决定每天菜谱的既不是中国厨师也不是苏联经验,而是食品供应仍旧紧张的中国市场。 厨师长开出菜谱后,交给采购员去菜市场买,如果市场里没有牛肉只有鸡肉,或者所供应牛肉的部位与预想中的不同,那么厨师长只能根据采购员最终带回来的原料调整菜谱。除了当天的菜市场外,谁也不知道运动员的下一顿能吃到什么。 慢慢地,采购员与厨师长的“作品”越来越吻合,不但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大家也逐步总结出来,牛肉能够加强耐力,比较适合排球队;植物性蛋白能增强身体柔韧并控制盐分,适合体操队;粮食产生热量快,适合游泳(游泳新闻,游泳说吧)队;海鲜能增加爆发力,应该是刘翔(刘翔新闻,刘翔说吧)的每餐必选…… 刘翔每餐独享一道海鲜 飞人出征多哈当夜吃些啥? 刘翔对海鲜的偏好众所周知,训练局的厨师当然也不例外。 只要这名12秒88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北京训练,餐厅都会在每顿饭中专门为他做一道海鲜。这个待遇,在训练局近千人的运动员编制中,独其一人享有。 12月4日晚8点,拖着褐色行李箱的刘翔从训练局天坛公寓出发,前往多哈参加亚运会。两个小时前,餐厅的厨师们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鲜美的蒸蛏子。虽然算不上专门的壮行宴,但刘翔和教练孙海平还是边吃边和厨师们谈笑风生,场面格外温馨。 除了这份刘翔特供品,飞人的菜谱与其他运动员别无二致,包括:蒜茸扇贝、红烧牛腩、麻辣鲜贝、煎烹牛仔骨、冬笋里脊丝、百合熘鸡片、四川回锅肉等。 队员与餐厅的共进 刘翔训练一个上午,那段110米的距离也跨不了几次;一个竞走运动员在田径场上跑圈,则动辄是数十公里。两个人结束训练后同时坐在训练局的餐厅里,胃口肯定大相径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膳食处都在思考如何让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仍有不错的食欲。 公寓处、场馆处、膳食处中,后者的工作难度公认最大,接到的队员投诉也最多。运动员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对餐厅的满意程度往往与菜品口味关系不大。于是,为了吊起运动员的胃口,餐厅时常引进一些特色食品,让外来的厨师现场表演兰州拉面和印度抛饼的制作,从口味和心理两个方面满足队员。大家看着新鲜,自然也就吃得多。 不过餐厅也承认,现在的运动员多少要比从前难伺候。几十年前,训练局餐厅的伙食比百姓的家常菜不知高档多少,队员们每天都想着来这里吃饭。如今外界条件不断改善,运动员的口味也随之水涨船高。 当然,训练局营养配餐的科学化水平也需要加强。在这里工作30多年的薛玉桓觉得,应该广泛地从社会上请进运动营养专家,研究我们的食品科技,同时下队进行营养调查。在韩国泰陵基地,专职营养师每星期都去队里取一次体能测试结果,研究队员的身体还缺少什么,然后制定菜谱。与之相比,目前的训练局膳食处更像王府井,商品琳琅满目,但却缺乏针对性。
(责任编辑:奔跑) | ||||||||
|
1 | 体育画报泳装美女组图:古铜色皮肤展示野性之美 0 |
2 | 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 0 |
3 | 2004年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介绍:现代五项 0 |
4 | 足球英语词汇 0 |
5 | 意甲-莱切主场2-1胜乌迪内斯 暂时远离降级苦海 0 |
6 | NBA季后赛进入第二阶段 5月份详细赛程表 0 |
7 | 雅典奥运会珀里斯特拉奥林匹克拳击馆 0 |
8 | 只支撑11分51秒便被打倒 泰森拳坛生涯走到尽头 0 |
9 | 选手不走光 观众就走光 0 |
10 | 图文:举重男子69公斤级 张国政最后一举 0 |
搜狐短信 | 小灵通 | 性感丽人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