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月11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朱峰 因为国家体育总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很可能将要发出的一道“限制外援”令,一向少人非议的国球最近被贴上了“排外”的标签,并引发外界议论。
乒羽中心正在酝酿的新赛季中国乒乓球(乒乓球新闻,乒乓球说吧)超级联赛改革中,要求杜绝外援打短工的现象,并建议整个赛季全部18场比赛里外援都必须到场,一名球员不能在两家俱乐部注册。
| |
众所周知,外援是中国乒超联赛的一大亮点,去年吸引了14名外援加盟,其中绝大多数是世界排名前20位的高手。波尔(波尔新闻,波尔说吧)、萨姆索诺夫(萨姆索诺夫新闻,萨姆索诺夫说吧)、柳承敏(柳承敏新闻,柳承敏说吧)等一些中国观众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选手,现在可以近距离地出现在国人面前,为乒超联赛赚足了眼球。国内一些俱乐部人士质疑,这种限制外援的做法让本就靠外援艰难生存的中小俱乐部雪上加霜,少了这些“星味十足”的外援,乒超的市场经营也将受到威胁。不过,立志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全力夺金的乒羽中心也有难言苦衷。
老实说,国乒完备的情报收集体系已让自己对国外选手了如指掌,而中国选手平时的训练备战状况则恰恰是对手最想知道的。外援加盟中国乒超联赛后,与中国选手朝夕相处,很容易刺探到真实军情。为夺金大计着想,“排外”不得不为。乒乓球运动多年来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互动,中外选手在互相琢磨如何战胜对方的过程中,无形中也提高了各自的乒乓球技术。我们宁愿相信,这一次的“排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