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从1994年甲A首度引入体能测试到现在已经14年了。它的生命力之顽强堪称中国足球的奇迹——围绕它的争议却一直没有中断过,每年都有球员、教练和媒体对此不满并呼吁取消,但14年过去了,体能测试仍然活着,并且在每天的春训里占去各个球队大量的训练时间。
如果说,甲A前几年体测受到质疑的更大原因是郝海东、李红兵、蔡晟等一批当时的大腕纷纷倒下的话,那么之后大家的注意力就开始集中在它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上了。欧美球队并不使用专门的体能测试,但有经验的体能教练会在日常的训练中融入加强身体跑动能力的项目,而主教练则会指出应该如何跑动,如何节省体能,简单地来说,他们不但能跑,更重要的是会跑。
再抛却所谓的人种因素,在亚洲,我们的身体条件并不比日韩球员差,而经过了10几年的硬性体能测试后,我们至少在“能跑”方面也不落后了。但是一到比赛中,对手往往利用更合理的整体攻防来牵制我们的跑动,这才是我们急需提高的关键所在。
回到春训中来,新赛季开始前的备战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对于阵容有一定调整的球队而言,如何提高球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如何把主教练的战术思想更为顺畅地贯彻下去,是每支球队第一重视的。体能的问题每个队都有,但合理的训练完全可以让球员慢慢达到比赛状态,短时间内的突击并不能保证队员的体能长久。功夫在平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职业联赛里,每个球员都背负着一定压力,必须想办法维护自己的职业,尽力改善各个相关环节。如果一个球员只能踢70分钟甚至半场,那么等待他的就是替补甚至下岗,这是职业联赛的本质决定的。如果一支球队的整体体能不好,那么命运就只有输球甚至降级,体能教练、主教练甚至总经理就会下课。当我们必须用强制命令来管理这些本来不用管理的事情时,是不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足协也不认为我们的联赛足够职业?
(晓寒)
(责任编辑:老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