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第6届亚冬会开幕在即,27日晚进行最后一次合练,官网记者在排练现场采访了本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总导演、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王稼之。
| |
官网记者:以高校的名义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的开幕式演出,在国内尚属首次,当初您是怎么想到要参与这件事的呢?
王稼之:参与这件事情很凑巧,主要是因为我们一些年轻的老师很有热情,他们也很自信,认为我们可以做并且能做好这件事。最初的提议是音乐学院的院长尹爱青和书记傅宏政提出来的,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亚冬会组委会发布的开幕式文艺演出招标公告,就找了一帮朋友来研究这件事,而且拿出了一个很详细的方案,当然,现在看来这个方案很“业余”。我看到他们的这种热情,实在是不忍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就这样开始和他们一起策划、探讨,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一个方案,并被组委会采用了。
官网记者:据我所知,当时参与竞标的有7家单位,师大的方案最终胜出是因为你们以独到的创意提炼出的整场演出的理念,能够非常好地表现冰雪文化的内涵,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王稼之:开幕式演出以“冰雪长春”为题,序幕之后,分为“关东情”、“中国韵”、“亚洲风”三章。“关东情”表现关东生活的自由豪放,声效和情境再现与素材原始、表现现代的声乐组唱将观众的记忆带入北国关东人的超历史情境之中,女性奔放并抒情的舞蹈与男性粗犷的呼喊和律动相呼应;地域风味浓烈的太平鼓声与有序的冰面舞蹈节奏相衔接,展现雪原世界的终极关怀和关东人热情奔放、顽强拼搏,乐天乐土的豪爽性格。“中国韵”以古琴的音韵伴和着中华文化元素的代表性图案符号。用冰舞、围棋、中国书法、太极武术等体育和艺术表演形式展示华夏体育的团体精神,显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式的天人神韵。“亚洲风”则以亚冬会会歌《亚洲之星》来提示亚冬会在长春召开的主旨含义,以现代风格的超越和梦想,以人的互动来艺术地展现亚洲体育的理念,以儿童的多国语言问候语引出演员与观众,场面上相互传达友好、友谊的心愿,以《亚洲的太阳》充分展示为高潮,表达亚洲的勃勃生机、和谐友好,展现和烘托亚洲发展和进取的大势。三个章节层层递进,以此来演绎由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走向一个世界这样的一种理念。
官网记者:冬季运动会有自己的特点,您在亚冬会的开幕式演出中,是以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冰雪文化特点的?
王稼之:体育、文化、艺术的共同点是精神。我们借助冰面和舞台,以运动的状态来表现艺术结构,这是一种新的形态和尝试。例如,《围棋》这个节目力求动静对比、开合对比,有序和混乱对比,形成一人与众人的对比,力求黑白子及将士们的调动和鼓手表现出下棋者的内心活动。在编排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每天拎着一大袋子棋谱,研究哪个棋谱摆出来会好看,如何变化才符合下棋的规律。就这样,我们在冰面和舞台上把冰雪、文化、体育、艺术这些元素完美、和谐地结合到了一起。
官网记者:我看到开幕式演出的节目中有5首歌曲,其中4首为原创作品,除会歌外,另3首歌曲有1首是由您作词,2首是您和他人合作作词,这些作品都是在承接了开幕式演出任务后专门为亚冬会创作的吗?
王稼之:对。在创作中,《冰雪长春》这首歌,我们认为长春的名字很美,但是我们要赋予她更深的含义。东北人是不怕寒冷的,因为我们知道在大雪过后,是满天桃李,是绿树成荫,是硕果累累。正如东北人的性格,我们不畏惧困难,因为我们知道跨越难关之后就是成功和辉煌。对于《亚洲的太阳》这首歌,我认为亚洲的特点是国家和地区多,宗教多,种族多,文化古老,历史悠久,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共同点就是我们有共同的希望,共同的梦想。而和平、友谊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我用“亚洲的太阳,暖着孩子,暖着妈妈,暖着我们心中的希望”这样几句歌词来表达亚洲人民共同的心愿和梦想。
官网记者:从去年5月份中标到现在演出在即,筹备这样一场演出,时间并不是特别充裕,甚至可以说很紧张。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稼之:我觉得这半年收获非常大。首先,从师大的角度说,实现了高校“教学要开放,大学要走向社会”这个理念,并进行了很好的社会实践。其次,这场演出共有近2000人参与,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进来,没有一分钱报酬。这对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是个很好的塑造,也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强化了大家对于学校、对于城市的责任感。
例如,我们有几个年龄很小的孩子参加演出,最小的才6岁,每天排练从早上6点进场到晚上9点回家,非常辛苦。为了照顾好这几个小孩子,我们特别选派了几个研究生,每人负责一个,专门照顾。说实话,研究生自己还只是大孩子,但是他们每天陪着这几个小家伙,空闲时做游戏、讲故事,毫无怨言。参加这次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官网记者:我们还有问题想向您请教,但是我看到场下已经在急着找您了,不过多占用您的时间,祝明天演出成功!
王稼之:谢谢!
(责任编辑:du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