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能逼平排名第一的德国女足,从比分上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结果。但仔细回味一下全场比赛的过程,王海鸣在回避马氏打法的同时启动了德国战术理论。
| |
马氏打法变成“四不像”
在首发的11人中,国青队队员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像左边后卫周高萍、中场的岳敏和锋线上的刘卅等等,许多马良行时代的红人坐上了替补席,如刘华娜、毕妍和白莉莉。王海鸣曾是国青队的教练,对这些队员比较熟悉,启用他们也是无可厚非。
和刘亚莉争夺主力左后卫位置的周高萍今天表现只能算尚可。中国队的第一个角球威胁就来自她,可惜对方的新人门将勉强的触球使得后点的韩端没有获得打门机会。但上半时德国队第20分钟和43分钟时2次致命威胁都是从她所在的左路发动的,并让对方轻松突破、传球。另外一位锋线新人刘卅相比首场对阵英格兰时犀利的突破难觅踪迹,这一方面与本队的打法和对手的实力有很大关系,同时德国姑娘身体的强壮也让刘卅很难从容做出动作,但一次补门的操之过急让机会白白溜走,两场比赛不乏破门良机的刘卅暴露了自己门前把握机会差的弱点。
马良行惯用的白莉莉在王海鸣接手后换成了王丹丹。但王丹丹在边路摆脱突破能力让我们大跌眼镜,可能她在门前感觉是王海鸣启用她的关键原因。这样的话好像前腰的位置更适合她来尝试。
通过这两场比赛我们可以看出,代理主教练王海鸣正在一步步对球队进行自己的改革,虽然嘴里说着战术依然延续马良行的路线,但显然从比赛内容上看,这个马已经成为一个“四不像”。
下半场上演“克式打法”
上半时中国女足的进攻大多是长传冲吊给两个边路。后卫拿球后,先观察两个边路队员站位和跑动情况,然后一个大脚到前场,边路队员也明显是在战术上得到授意,只要本方队员拿球就沿边路迅速下底寻求机会。上半场第8分钟,中国队后场5号浦玮拿球后把球长传给右路的周高萍,周高萍沿边线下底,可惜被对方把球铲出边线。之后中国队的三次进攻全部是打的长传冲吊。刚开场时德国队的确对中国队的这一打法不是太适应,但中国队的长传在面对身高马大的德国女足时,这一招好像起不到作用,前锋根本就拿不到球。德国队毕竟不是年轻的英格兰队,世界排名第一的球队在将战术调整后,进攻重点也放在了边路,利用压迫式的打法彻底掌握了主动权。在比赛进入20分钟后,中国女足连这样的后场大脚球都很少了,基本被对手压制在半场。即使偶尔有一两次反击的话,肯定也是长传球,中场如同虚设。不用说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就连防守也被这样的打法所连累,拿球交给前场后马上就丢球还有进行组织防守,对注意力和体能都是巨大的考验。
在下半场比赛开始后,我们就发现中国女足的打法和上半场是判若两队,长传冲吊的激烈没有了,取代的是地面配合。但技术能力的欠缺让中国队很快又陷入全面的被动,这种技术不只是体现在个人技术方面,看到德国队行云流水般的传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以前的老女足。“现在的年轻队员不但身体太单薄,技术也不全面。以前的老女足,比如参加91年世界杯、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队员,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之前都是练田径、篮球、排球的,除身体素质都相当好,也不怕强烈的对抗。在短期的加强个人技术训练后,很快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刘爱玲的这句话可能是最好的解释。
中国队在下半场恢复打地面配合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自中国女足从巅峰跌入低谷后,谈及与世界女足诸强的差距,我们谈到最多的可能是身体和力量。但这不是抛弃技术层面的理由。正如女足德国顾问克劳琛在昨天训练结束讲到的一样,“我觉得中场应该增强短传的能力,我们中场缺少一种组织,总是你一脚我一脚的,而且习惯了长传冲吊,这样攻击力就很有限,而且很容易失误。而且她们应该学会与前锋之间配合也要加强。”克劳琛从侧面印证了顾问的独到见解,但这样的战术理论在技术落后的中国女足这里好像不太行 的通,但出发点还是值得我们肯定。
(搜狐体育 竹林清风)
(责任编辑:老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