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新版《上海滩》唱着老版的旧调,起早贪黑在各电视台里出没。可黄晓明想学当年带白围巾的周润发一样一统江湖,基本上没戏。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上海滩上,申花与联城两家俱乐部的合并。中国最老牌的俱乐部被私企控股,要搁在原来,那得是多么了不得的大事?如今和国奥球员被打碎
的下巴比,顶多也就算浪头过后,残留的一点白沫。
十年前,申花老板拍着胸脯:光咱们的招牌,就值15亿!到了5年前,申花俱乐部无形资产估价成了11.8亿。又是5年过去了,这回联城老板朱骏控股申花,总共不过掏了1.1亿,还不知道有没有注水。
作为“中华老字号”,申花跳楼大减价的过程,大概就是中国
足球(足球新闻,足球说吧)市场十年来的缩影。过去哪家俱乐部都有国有企业撑腰,讲点形象烧点钱的事在所难免。现在向国际接轨、国有企业逐渐退出成了大势所趋,申花的易主,不过是足球产业又一国企标杆的倒下。私人老板要赚钱,中
国足(国足新闻,国足说吧)球到底值几斤几两,也就容易掂量了。
虽说不值钱了,可在条条大路都撞南墙,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新闻,中国足球说吧)走投无路的现状下,釜底抽薪,试试让民营资本掌舵未必不是一种新尝试。郝海东
(郝海东新闻,郝海东说吧)说中国球员百万年薪太少,惹得球迷一阵痛骂——中国足球踢不好,都是那帮球员钱多烧的!以后负责发薪水的老板都抠门讲效益了,郝海东、球迷谁对谁错,有希望水落石出。
当然,如果球员钱少了,球还踢好了,顺带不打架,估计将是每个球迷都喜闻乐见的。陈开
(责任编辑:斯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