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要从1964年秋的一天说起。
这一天,美国《体育画报》的主编安德烈·拉各勒把一名年轻的女编辑朱莉·坎贝尔叫到他的办公室。
当坎贝尔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拉各勒坐在他的办公桌前,雪茄烟雾在头顶缭绕,粗边眼镜滑落到鼻子上。像平时一样,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袖子挽起,皱巴巴的领带松松地系在脖子上。他那根不离身的白色的拐杖,放在桌子上面,右手一够即能拿到。
拉各勒摸了一下那支拐杖,招呼坎贝尔坐下。
拉各勒放下雪茄,望着坐在桌子对面的坎贝尔,“我亲爱的朱莉。”他打开了话闸。
“哎,头儿。”坎贝尔怯生生地应着。
只见拉各勒身子向前一倾,说出了这番后来证明将决定历史的话:“让你去某个美丽的地方,找个漂亮的姑娘,把她弄上封面,如何?”
四十多年来,美国《体育画报》“泳装特刊”的来由,为女权主义者、社会学家、订户和体育爱好者争论和解构。说千道万,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就是上面拉各勒说的那句话,就这么简单。
“告诉那个封面女郎,我想娶她”
这时,坎贝尔在美国《体育画报》已工作了六年,在加入《体育画报》前,她在一份时尚杂志工作,在《体育画报》里也是编辑一些时尚版面。她外表柔弱矜持,但是内里刚强自恃,深得拉各勒喜欢。
坎贝尔受命后马上行动。她本能地觉得,她需要的是另一种类型的模特。“我直奔加州,因为我想我们要的是更为质朴的女人。加州的女人,个子较大,更健康,看上去更像海滩女郎。被我选上封面的那个女孩,没有人工的雕琢,尚存天生的丰腴,那年头人人都是很瘦很瘦的。”
这名模特叫舒尔·彼德森,时年18岁。当坎贝尔到洛杉矶机场接机时,彼德森的妈妈把她拉到一边说:“坎贝尔小姐,她还没出过远门呢,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了。”
那期杂志的封面颇吸引人。彼德森穿着红黑搭配的紧身泳衣,走在沙滩上,天真无邪的面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杂志里头,有三页的彩色照片,彼德森穿着的是一款粉红色泳衣;而一幅黑白照片则更具冲击力,彼德森内穿一款上下相连的肉色紧身衣裤,外套一件白色的渔网装,静卧在沙滩上。
杂志出来后,舆论炸开了锅。有读者写信来说:“告诉那个封面女郎彼德森,她太漂亮了,我爱她,我想娶她。”而一个愤怒的读者说:“或许你们不知道,裸体女郎对我们的孩子的破坏力,比一个原子弹还要大。”
反响热烈,无论褒贬,令拉各勒很满意。拉各勒告诉坎贝尔,不要管那些批评信,也别在乎有个别读者的退订。
这一年的晚些时候,拉各勒又令坎贝尔去做另一期“阳光特刊”,在次年的1月推出。就这样,原本不经意间做出来的“泳装特刊”,成了美国《体育画报》的一个传统。
泳装模特越来越“胖”了
从1965年1月做第一期“泳装特刊”开始,坎贝尔就一直跟当时纽约的主流时装界较上了劲。到了1967年,坎贝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标准,这一标准与主导时装界的纽约式的荒诞不经瘦骨嶙峋的潮流大相径庭。“我找女孩子的标准无它,我丈夫喜欢的那种就是了。”她说,“那女孩子看上去要健康,能令男人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要有朝气,要有运动气质。”
谢丽尔·提尔格斯就是这样一个模特。她来自加州,浑身散发着坎贝尔所寻觅的自然之美。1970年,提尔格斯第一次上“泳装特刊”的封面,1978年,提尔格斯再次登上“泳装特刊”封面。这一次,她穿的是一款白色的紧身渔网泳衣,从水里出来,浑身湿透,那件泳衣似有若无。杂志上街,轰动一时。
多年之后,许多人把提尔格斯的这幅渔网泳装照视为开创性事件,并认为可以毫不为过地说,它代表着超级模特时代的到来。
这也让已经走红的提尔格斯在职场上如日中天。出版社约她写书谈美丽之道,美国广播公司请她做节目,酬金是200万美元。
之前曾经拒绝向坎贝尔提供模特的艾琳·福特,这时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泳装模特,总的来说比以前‘胖’了,那是因为《体育画报》的影响。现在,在传统的时装杂志上,都倾向于使用年轻的、有活力的、‘坎贝尔口味’的女孩子。”
“泳装特刊”这时已成为了美国时尚主流的一部分。
坎贝尔的尺度:性感但不淫荡
一般认为,“泳装特刊”吸引的主要是男性读者,女性读者多会对其反感。198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时阅读《体育画报》的成年读者平均每期有1900万人,其中大约80%为男性。而在阅读“泳装特刊”的3400万成年读者中,只有60%为男性。就是说,在增加了的1500万读者中,近一半为女读者。
女人们对泳装模特并不横加指责,相反,她们还越来越认同那些泳装女郎,希望自己看起来也像那些女郎般漂亮。文化人类学家约翰·劳尔写文章指出:“我们回头看一看就会发现,在50年代,人们对女人胸脯的兴趣完全来自男人。而现在,这更多的是女人们自己的追求了。”每天无数女人接受美胸手术,为的是看上去更像“泳装特刊”上的女郎。她们告诉医生,这是她们自己而不是男人们的主意。
《三藩市纪事报》的琼·雷恩写道:“所有的《体育画报》泳装女郎都是健康和真实的,她们不会扭捏作态。换言之,在‘泳装特刊’上的模特,展示的并不是一个坏女孩的形象。”
坎贝尔她本人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书。她很好地把握着泳装女郎们的度:性感,但不淫荡。
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在《体育画报》出版“泳装特刊”并取得成功后,美国出现了多如牛毛的泳装类杂志,其他体育杂志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之前,他们都曾信誓旦旦地宣称,他们只会百分百地报道棒球、橄榄球、篮球(篮球新闻,篮球说吧)和冰球。
数字
6700万读者的精神食粮
2006年的“泳装特刊”,发行量达到450万册,广告量超过3726万美元。
由贝特市场研究公司做出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预计2007年,阅读“泳装特刊”的成年读者将达到6700万,在SI.COM上“泳装特刊”的页面点击量将达到1.82亿次。调查还说,84%的读者认为“泳装特刊”的制作上档次、优雅;特刊的平均阅读时间将为43分钟,被翻阅的平均次数将为2.3次;有45%的读者将把特刊保存下来。由斯达奇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报告显示,81%的受访广告商同意,在“泳装特刊”上做广告,比在其他男性杂志上做广告,更能吸引注意力,更能让人记得住。
如今的“泳装特刊”,还有网络版、网络视频版、手机版、DVD版等。
大腕
体坛大腕穿泳装是啥样
1997年开始,“泳装特刊”第一次出现运动员的身影,《体育画报》出版“泳装特刊”也更顺理成章了。她们是加布里埃尔·里斯(排球)、斯黛菲·格拉芙(网球)和卡里·波平嘉(沙滩排球)。
至2006年,共有43名运动员当上了“泳装特刊”的模特,其中28位是男运动员(NBA和NFL明星入选率最高,各有五六人之多)。这些运动员,均是顶尖的偶像级人马,有大满贯得主,有世界冠军,有奥运金牌获得者,中国读者熟悉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斯黛菲·格拉芙,还有阿兰·休斯顿、安妮卡·索伦斯坦、伊万德·霍利菲尔德、贾森·基德、威廉姆斯姐妹、阿曼达·皮尔德和玛丽亚·莎拉波娃(莎拉波娃新闻,莎拉波娃说吧)。这些运动员从事的项目包括排球、网球、篮球、足球、美式橄榄球、游泳(游泳新闻,游泳说吧)、田径(田径新闻,田径说吧)、高尔夫、拳击等,涵盖了大部分的运动项目。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