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元,这是2006年深足某个主场的门票收入。消息出自深圳本地媒体,数字源于深足俱乐部。900元,折算一下,大抵相当于30个人买了门票。而回想去年深足主场比赛上座率,多则一两万人,少则也有千把百人,很想知道,这些人是如何不花钱就进入体育场的?另一个数据是,2006赛季深足门票收入最高的一个主场,只进账3万元,换言之,只有大约1000张的真实门票销售!
深足当然不是一个特殊的案例,球市的巨大泡沫,其实存在于每一家俱乐部,类似的情形,可谓比比皆是。
所以,当有人津津乐道于2007赛季中超首轮上座率高于日本、韩国联赛,并得出中超联赛正在强力复苏的结论时,我们难免要啼笑皆非了。什么叫做球市,搞了14年职业联赛的中国足球,是否厘清了这个基本的概念?将上座率等同于球市,这究竟是因为无知,还是故意的混淆?球市的实质,是足球市场,如果这市场的泡沫竟然大到门票收入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那职业联赛的前途也可想而知。
黄仁宇老先生十分推崇“数字化管理”,仿佛有了数字便有了出路,现实表明,这多半是书生的一厢情愿。须知,就算是上座率,我们也是粗粗估算出来的,统计者眼睛一扫,几秒钟内就得出两万三万的数字,接着报到中国足协那里—而这种无疑与真实情形相距甚远的数字,竟就此被堂而皇之地记录下来。若有人根据这样一系列充满谬误的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不知又能得出何种结论?
与其埋头比较中国联赛、日本联赛、韩国联赛的上座率,不如好好想想为什么人家的数字就能精确到个位数,人家一场比赛的门票收入为何竟超过我们全年的门票收入?
有意无意模糊数字,自然给人们留下了猜测的空间,为商业运作提供了渠道,但也难免留下一笔糊涂账。中国足球如此喜欢打哑谜,谜来谜去,恐怕最后连北都找不着了。
作者:舒桂林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