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茵场之外,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一身臭汗和满嘴酒气来到球场,不仅是为了看球,更是为了打架。他们被看作是球场边的恐怖分子。
他们,就是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
近期足球流氓搅得世界足坛不得安宁——在欧洲冠军杯1/4决赛曼联客场对阵罗马的比赛后,球迷引发骚乱,导致11名曼联球迷被送往医院,其中1人被捅成重伤;24小时后,由于不满裁判的判罚,前往西班牙观战联盟杯1/4决赛的托特纳姆热刺队的英国球迷掀起坐椅投向警察,双方爆发混战;而在本周的冠军杯1/4决赛曼联主场对阵罗马的赛后,罗马的球迷和英国的警察大打出手……
足球流氓如幽灵般在全世界球场游走,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英国两位作家 Steve Frosdick和Peter Marsh在著作《Football Hooliganism》(《足球流氓》)一书中,对英国乃至欧洲其他国家足球流氓做了深入的研究。
专题策划 葳蕤
每逢世界杯、欧锦赛、冠军杯这样的大赛,总能看到足球流氓寻衅滋事的身影——他们赤裸着上身借着酒气乱扔酒瓶子,踢翻脚边的一切东西抡着东西打人,即便被警察制服嘴啃地手撅后趴着,却依然顽强地唱着歌,在催泪弹和警察面前,大有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大无畏气概……足球流氓闹事,似乎成了球迷看球的一个规定演出节目。
绅士脱下西服做流氓
现在的足球流氓,白天可能是西装革履的部门经理,而足球比赛期间,他们便会摘下绅士的面具,借醉闹事。这种双重人格的生活,是新一代足球流氓的最大特点。
说起足球流氓,就不得不提英国球迷。由于敢于滋事的暴力传统,英国的足球流氓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甚至很多人认为英国球迷就是足球流氓。很多时候,英国球迷也真的很能惹是生非。
1985年5月29日,在比利时举行的欧冠比赛中发生的“海瑟尔惨案”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8名尤文图斯球迷。
1998年法国世界杯,英国足球流氓在大街上焚烧了一面突尼斯国旗,随即引起双方球迷冲突。法国警察迅速出动,逮捕的49人中,有27人为英格兰球迷,每一个被捕的足球流氓都带着冲天酒气。
2000年欧洲联盟杯半决赛第一回合,在加拉塔萨雷主场迎战利兹联的比赛前,利兹球迷在伊斯坦布尔闹事,结果引起了双方球迷的冲突,最终两名英国球迷、37岁的洛夫特斯和40岁的斯佩特被人用刀捅死……
但是,英国利物浦大学专门研究球迷组织的泰勒教授却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英国球迷都是足球流氓,即便是在很多参与闹事的球迷中,职业足球流氓也仅仅只是少数人。不过他同时承认,这些害群之马的确损害了英国球迷的形象,以至于很多欧洲国家都不欢迎英国球迷。(下转B04版)
泰勒教授指出,足球流氓都是些在足球比赛中借看球之名发泄情绪和寻找刺激的极端份子,他们往往故意制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乱,并以此为精神追求。“这是足球流氓与普通球迷的根本区别。”泰勒教授强调。
足球比赛同暴力联系在一起,早在13世纪的英国就出现了。由于中世纪的足球比赛并不限制比赛人数,因为经常是上百人,甚至是整个村庄、整个城镇的年轻人都会参加一场足球比赛,对抗另一个村庄或城镇的年轻人。这个时候,足球赛场就被当作是解决仇恨、了结恩怨,甚至土地争端的舞台。几百号人围着一个破牛皮缝制的球没有边际地尾追堵截打架斗殴在其中自然是家常便饭。
随着时代的进步,足球成了场上22人的游戏,但是赛场外不能上场比赛的球迷的对抗却延续了下来。19世纪90年代,足球暴力就被认为是一种“街上的犯罪行为”或“流氓行为”。上世纪60年代,随着足球赛事的电视转播,一场比赛聚集的球迷越来越多,支持同一支球队的球迷在赛前精心排练、制作标语、设计队歌,组成一个紧密的团队。而相互对立的两支球队背后、相互对立的球迷之间,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摩擦甚至冲突。但,这些还不算是足球流氓。
直到1964年,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球迷闹事群体——他们不支持任何一支球队,而是将比赛看成是与其他球迷群体正面斗争的场所。1967年,球迷暴力行为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其目标是将对方球迷赶出看台,尽量破坏对方球迷的支持行动。当时的足球流氓多以工人为主。在英国,从传统意义上讲,足球就是一种下层工人阶层的运动,足球更激起他们的原始神经,于是支持他们的球队和与对方的球迷打架就成为他们一种精神和感官上的刺激。随后10年,球场暴力由英国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并逐渐发展成为整个欧洲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英国的足球流氓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曾猖獗一时,直至1985年的“海瑟尔惨案”导致38名意大利球迷丧生。英国政府痛定思痛,严厉打击,才使得足球流氓的行为略加收敛。
但最近几年,英国的足球流氓队伍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有日渐扩大之势。更可怕的是,在足球流氓的队伍中不断增加了许多白领阶层的专业人士,甚至有些人成为职业的足球流氓,负责组织、联系更多的狂热份子聚集在一起。而他们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闹事,就是找人打架。
泰勒教授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活跃一时的以蓝领工人为主力的足球流氓阶层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年轻的“新人类”和备感生活压力的有家室的成年男子。利物浦大学足球研究小组的一位发言人甚至表示:“在过去10年,足球改变了,足球支持者亦改变了,足球流氓也改变了。”
现在的足球流氓,白天可能是西装革履的部门经理,而足球比赛期间,他们便会摘下绅士的面具,脱光衣服,借醉闹事。这种双重人格的生活,是新一代足球流氓的最大特点。
2004年欧锦赛期间,由于英格兰队在首战就以1:2不敌法国队,狂躁的英国球迷在驻扎的度假圣地阿尔加夫海滨小镇阿尔布费拉闹事了。几百个足球流氓连续两个晚上在镇上发动骚乱,他们烧毁了一辆双层巴士、砸毁大量店铺,并与随即赶来的武装警察发生冲突,一共有45名英国人被捕。
根据阿尔布费拉当地法庭的纪录,被捕的球迷中大部分年龄都在20岁上下,47岁的加里·曼恩是其中年纪最大的流氓。当时,足球流氓们先是打伤了一位看门人和一位警察,并把啤酒瓶子扔得满天飞,正是曼恩掷出的酒瓶,引发了足球流氓与警方大规模的冲突。 因此这位来自肯特郡的消防员因“唆使和参与暴乱”及“袭警”的罪名被重判2年徒刑,他被遣送回英国本土度过这段牢狱时光。
而在这45名英国球迷中,警方调查的结果也出人意料。他们大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有4位正在牛津念书的学生,有1位前英国警督的孙子、1位是考古学教授的儿子。如果不是因为足球闹事被捕,你根本想像不出他们会是令很多人谈之色变的足球流氓。
在45名足球流氓中,有一名被判入狱3个月的32岁的球迷(为了保护他的声誉,调查报告没有公布他的名字),他是3个孩子的父亲,在英国中部有一所值9万英镑的房子,过着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生活。他的母亲对《镜报》记者说,她在报上才看到儿子腹部纹上了英国国旗,她根本不知道她的儿子为什么会卷入暴乱。在她的心目中,她的儿子跟足球流氓的一贯形象相差太远了。
英国《卫报》曾访问了被英格兰警方列入黑名单的老牌流氓球迷基斯。基斯31岁,就职于伦敦金融城,平时穿着得体,说话温文尔雅。但他有一个更隐秘的工作——组织球迷捣乱,并且把这个行当视为他的正职。
基斯是英国一个球迷协会负责人,但是这个球迷协会的成员大多数都是些足球狂热份子,并以被警方列入足球流氓黑名单而引以自豪。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公开指责英国球迷的闹事行为是国耻,基斯却对布莱尔的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基斯透露,他以往招募会员相当困难,但近年来,依靠发达的电脑网络,他们的队伍愈来愈庞大,而且会员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因为有些年轻人觉得这样做很酷,甚至加入组织成为他们追逐年轻女孩的砝码。不过基斯承认,在他的球迷协会里,并不是每个会员都是“合格的lad。”Lad是英国的足球流氓团伙中对彼此的称呼,属于他们的行话。
在职业足球流氓的心目中,没有正常的道德判断,没有对或错,他们从不认为他们的破坏行为是犯罪。他们所追求的,是乐在其中。对近年来足球流氓活动的再度复苏,基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风气。由于经济的复苏,英国的年轻一代增加了外出观看比赛的机会,但是,当他们为本国球队呐喊助威时,却遭到其它国家或种族的“鄙视”和“挑衅”,他们不得已才闹事。基斯如此辩驳,为他的行为寻找着借口。
同时,各国警方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当德国司法部门审讯闹事后遭到拘捕的英格兰球迷时,他们惊讶地发觉,被抓的大部分滋事者都是新脸孔,并非英格兰警方提供的黑名单中的人物。
这些球迷大多数原本的确是打算到德国来为英格兰队加油的,但是在高度酒精、狂热同伴的怂恿下,他们成了足球流氓,并作出了一些危害社会安全的事情。
被刺激下扭曲的心理
因此当一个平时性格并没有什么异常的球迷在四周躁动的观众,扭曲激动的面庞,激烈的手臂挥舞,拉拉队的狂吼,周围人群高唱的队歌甚至脏话的刺激下,他可能会变得兴奋,情绪就像喝了烈酒一样飙升,甚至失去控制力,跟随周围的人一起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
足球流氓似乎是个年轻人的职业,到目前为止,在年龄构成方面的两极已有确切记载:2003年,56岁的卡车司机雷蒙德·埃弗里斯特被判刑,他是英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足球流氓。而去年的一个英国少年被投进监狱时,只有15岁。这是英国足球史册上两滴浓重的墨汁。(下转B05版)
但是一个胆子很小的年轻人,无论如何,平时都不可能单独做出些疯狂的事情。但是假若身处一个躁动的群体之中,周围都是如醉如痴的球迷和疯狂地让人不知如何宣泄的气氛,他一定会受到周围人的鼓励、暗示、影响和支持。于是,荷尔蒙急速分泌,脑神经发生可怕的波动。
“有时,哪怕一个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都会让胆小鬼做出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心理学上这叫作群体效应。”心理学家分析,“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最终可能引发出暴力行为。结果最终衍变出疯狂,失去理智,诞生足球暴力,催生足球流氓。”
因此当一个平时没有什么异常的球迷在四周躁动观众扭曲激动的面庞,激烈的手臂挥舞,拉拉队的狂吼,周围人群高唱的队歌甚至脏话的刺激下,他可能会变得兴奋,情绪就像喝了烈酒一样飙升,甚至失去控制力,跟随周围的人一起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因此有专家就认为,很多被称为足球流氓的球迷并不是真正的暴徒,他们可能只是借机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有学者就认为,足球流氓是被社会排斥的弱势群体的一种反抗。英国警方的调查就发现,足球流氓的行为大多是心理因素所致,例如家庭关系破裂,发泄工作压力等。专门研究足球流氓的心理学家沃尔格雷夫甚至认为,有时足球流氓是种族主义和右翼狂热主义的表现。
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会引发足球流氓的产生?诺丁汉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里克·邓恩解释说,“足球为男性,虽然不只是为了男性,提供了一个某种形式的使用暴力的机会。这是因为足球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兴奋,让人们有一种抗击敌人和保卫自己领域的感觉。对与那些自我控制力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就陷入到足球流氓引导的热潮中。”
邓恩还指出,种族主义也是引发足球流氓的一个刺激因素。在英国,种族主义者在赛后制造冲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尽管他们不会像上世纪70 、80年代那样,冲着黑人球员大叫“猴子”或者“香蕉”,但是由于种族之间的矛盾引发双方球迷之间的冲突却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存在,特别是在德国和奥地利,新纳粹分子经常就混迹在足球流氓中。
邓恩承认他的有关体育流氓行为起因的论证还需要进一步国际化的研究,“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他坚信,男人好斗的天性,寻求快乐的欲望,错误的社会结构分界线,这些是足球流氓产生的最主要因素。
英 国球迷努力改变形象
布里森,一个名头赫赫的英国足球流氓,他认为,把足球流氓行为叫做“英国病”是不对的,“除了极个别例外,在足球流行的国家,球迷暴力事件都有发生。英国的问题是,这个问题常被带到国外去,引起国际注意。”
目前欧洲各国对足球流氓行都实行了“零宽容”政策,利用高科技手段监控足球流氓的动态,对足球流氓实行登记备案制,对那些借足球寻衅滋事的球迷给予坚决的打击,决不宽容。
但是有学者就认为,适度的管理是有效的,但是过分严厉的管制却有可能激发某些球迷更强烈的不满,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球迷骚乱。
约翰摩尔大学研究体育和科学的汤姆教授认为,英国球迷并不会随时都制造麻烦,但似乎很多国家的警察却认为,英国球迷就是麻烦的制造者。汤姆教授指出,如果英格兰队客场对阵某国球队,站在英国球迷看台巡逻的警察往往是对方的几倍,这种歧视肯定会影响英国球迷的心情,引发他们的不满。因此,汤姆教授指出,在管理球迷问题上既要允许球迷适度狂热,又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布里森,一个名头赫赫的英国足球流氓,他曾关于这个话题写过不少书。他说警察的某些做法决定球迷的行为走向,“我们不需要驯服英国球迷的警察,需要的是保护我们的警察。”
有资料表明,足球流氓并不仅仅存在于英国,在意大利、德国、荷兰和比利时,数据表明这些国家与足球相关的暴力冲突在比例上和英国相似,有10%的比赛会引发暴力冲突。即便是在奥地利、瑞典和丹麦这些国家,球场暴力也存在,只是规模更小一些。有研究甚至显示,在意大利球迷的骚乱比英国更频繁,更猛烈。只不过与英格兰“同行”的区别是:意大利的足球流氓不太经常出外旅行,所以他们在外的名声没有那么“响”;他们主要是与当地俱乐部联系在一起,不像英格兰足球流氓多与英格兰队联系在一起。
布里森同时指出,美国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体育暴力、观众骚乱并不少见。虽然程度跟在欧洲发生得没法比,但在开赛前和结束后,球迷打架,互掷物品、破坏公物都有发生。但是美国媒体却很少大肆报道这些,而欧洲的媒体经常揪着一些少数的球迷不冷静行为不放过,并且大肆报道,“搞得全世界都以为,英国球迷都是准备找人打架的刺头。其实你想想呀,在大批武装警察面前,我们干吗要犯事呀?”布里森认为,把足球流氓行为叫做“英国病”是不对的,“除了极个别例外,在足球流行的国家,球迷暴力事件都有发生。英国的问题是,这个问题常被带到国外去,引起国际注意。”
尽管布里森的话多少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但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96年6月到1999年10月,英国发生3起与足球有关的谋杀案,意大利5起,阿根廷39起。进一步调查表明,观众骚乱在南美、非洲、亚洲以及整个欧洲都是个严重的问题。
英国政府的一位发言人就表示,英国球迷最近五年来一直在为提高自身形象努力。但有观察家警告说,虽然英国球迷自身行为有进步,但现在说英国足球流氓在国外已经不构成一个问题还为时过早。德国世界杯之前,主管比赛的英国首席警察长官斯蒂芬与德国首席警察长官就公开警告,英国球迷因为以前的名声,很可能成为其他球迷的攻击目标。
没办法,英国足球流氓名声在外呀!
他们这样闹事
烟花、土制炸弹:既保证了杀伤力,又为爆炸现场增添了“美感”和节日气氛。05年荷兰的国内联赛上,费耶诺德队和阿贾克斯队开战前,两名费耶诺德队“球迷”倒在了球场外的血泊中——他们携带的自制炸弹走火了。
砖头和啤酒瓶:这个属于常规武器。比较著名的一起使用砖头的骚乱是在2002年欧锦赛上,德国队与立陶宛队的预赛结束后,大约100名德国足球流氓向德国足协主席沃菲尔德投掷砖头和啤酒瓶,引起震惊,所幸无人受伤。德国队以2:0获胜,但他们似乎对比分差距不太满意。
手机:据报道,喜欢滋事又苦于手无寸铁的足球流氓特意配备了诺基亚老款手机,它们可以跟砖块媲美,砸完了人甚至还可以再用,而警察又没法没收。
尿瓶和焰火棒:当国际米兰遇上AC米兰,会发生什么,永远是个谜。05年冠军联赛1/4决赛中的谜底是:国际米兰的“球迷”先用盛满尿液的瓶子,后用大量的焰火棒“款待”对方球迷。门将被烫伤,比赛中断。
摩托车:2005年5月6日,国际米兰在联赛中对阵亚特兰大。国际米兰的球迷已经把座椅拆过了,也扔过了,还有什么呢?他们在上层看台把一辆Vespa牌摩托车烧毁后扔了下去。
手榴弹:2004年亚洲杯预选赛上,伊朗队与朝鲜队在德黑兰的自由体育场交手,第56分钟一名伊朗球迷从看台上投掷了一枚自制手榴弹,当场炸伤一名朝鲜队员。
散布谣言:06年3月,在罗马的一场同城大战进行到一半时,主裁判宣布中止比赛。“一个小孩被警车撞死了!”该消息在现场球迷中引起大片骚动,随后,在“死亡”阴影笼罩下7万球迷与警察发生严重冲突,导致170名球迷受伤。
烧瓶:英国足球流氓在1985年制造的布莱福德市球场纵火案,曾引发重大的社会恐慌,此后,携带烧瓶进入球场的机会微乎其微。但计划在街巷、广场和酒吧等地滋事寻衅的,仍非常倚重这种武器和手段;小规模纵火层出不穷。
影响球迷暴力的因素
(1)酒精。一个喝醉酒的人很容易在冲动下做出傻事。
(2)密度。从发生的许多球迷骚乱事件来看,球场看台人员过度密集确实有一定的影响。
(3)挫折。当他们支持的队伍输了比赛,那么球迷心中就会产生一种难以控制的挫折感,并通过暴力行为释放出来。
(4)模仿。球迷除了模仿场上球员的行为方式,还会效仿球迷团体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以及其他球迷的行动。久而久之必然会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葳蕤
中国球迷不欢迎足球流氓
2000年,公安部和中国足协负责人首次公开承认,中国足球观众中也有足球流氓,虽然他们是极少数,但危害特别大。对于中国存在足球流氓一说,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石岩就表示,“根据我们所做的研究,中国也已经有了足球流氓。”不过,由于在“足球流氓”的定义上无法统一认识,因此不少国人认为,在中国还没有像英国那样所谓的“职业足球流氓”。
中国球迷反感用“足球流氓”的称呼
据媒体报道,中国出现最早的球场观众暴力事件是1982年10月重庆发生的球迷骚乱事件。3年后,也就是1985年,中国足坛相继发生两件大事,即北京的“5·19”和沈阳的“5·26”。
2002年3月24日,球市火爆的西安市,陕西国力队主场迎战青岛队的比赛中,因主队以3∶2领先的情况下被裁判判罚点球而使比分扳平,引发了数千名球迷的集体骚乱。赛后,韩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朝鲜日报》以“中国发生球迷骚乱事件”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国的球迷多达8000多万,其中‘足球流氓’约占10%左右。”
西安球迷闹事后,一些媒体认为这起“球迷骚乱”就是“足球流氓”所为。但是,西安赛区负责人却坚持认为,这只是少数球迷滋事,并非“球迷骚乱”,更不能称那些闹事球迷是“足球流氓”。与此同时,中国足协在给这类事件定性时也只是使用“球迷过激行为”的词汇。显然,“足球流氓”一说在中国有所避讳。
对于足球流氓的称呼,深圳球迷会会长简满根就认为,“足球流氓”这一称谓对于球迷来说是一种侮辱性的词汇,滋事球迷与传统意义上的流氓有着天壤之别,充其量只能叫作“过激球迷”,“‘足球流氓’这个说法有点过,其实很多球迷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更多时候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并不是把足球作为一种载体,以此故意向社会法规作出蓄意的挑衅,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建议用温和方式化解球迷情绪
简满根就认为,中国球迷的暴力行为与球场秩序维持者的素质高低不无关系,“一些秩序维持者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甚至大声斥责球迷,这势必让一些本就情绪激动的球迷容易出现失控,两者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其实冲突的导火索往往源于双方的沟通方式和用语文明上。”
深圳资深球迷“狂人”对此也体会颇深,“在维持球场秩序方面,深圳警察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推广。与许多内地主场相比,深圳警察的做法颇为人性化,为了不让球迷产生抵触情绪,往往每个看台只安排一到两名警察,而且许多重点看台都是派出老干警。这些老干警大多头发花白,面容慈祥,而且说话非常客气,每每看到球迷有些过激举动时,总是以一种商量和劝说的口气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球迷们对此也非常接受。相反,如果每次一上来都是劈头盖脸地破口大骂,球迷们往往在感情上很难接受,因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对于规范球迷的观赛行为,简满根告诉记者,凡是参加深圳球迷会的会员都要遵守相关章程(例如“维护俱乐部及球迷会的形象,尊重对手、裁判及其它球迷组织,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杜绝球场暴力发生”),如有违反则要被开除出球迷会,“这些规定不是说说就算的,前两年有个别球迷老是在球场滋事,在屡次教育未果后,球迷会最后将他开除出了这个团队。这样做不是为了杀一儆百,而是要让大家知道,作为一个球迷,文明观赛有多重要。”时报记者 许可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