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云东
谈到中国田径,不得不谈到26年未能打破的17米34的三级跳远全国纪录,这一纪录是由邹振先在1981年第三届罗马世界杯田径赛上创造的,26年来国内至今无人能够“逾越”。而我省运动员邹四新在1990年亚运会上17米31的成绩是目前为止国内最接近这个纪录的。
邹四新从1983年从事三级跳远运动以来,在将近20年的运动生涯中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摘金夺银,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名现任省田径队教练的田坛名将。
34岁时仍活跃田坛
邹四新参加过两届奥运会比赛,并且是全运会的四朝元老,九运会后他正式退役从事教练工作,为湖南的田径项目培养新人。
邹四新曾经在34岁时还活跃在田径场上,并且成绩能够保持在一定水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对此,邹四新认为,田径项目训练周期长,前期投入多,所以加倍珍惜选手的运动生命是非常必要的。国外也有一些田径运动员三四十多岁还能保持巅峰状态,牙买加“常青树”奥蒂就是一例典型。不管运动成绩如何,越来越多的老将拼杀在田径场上,确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在延长。
邹四新身高仅为1米75,条件并不突出,但他的特点是技术好、爆发力强。邹四新曾以17米26夺得过七运会冠军,1997年已经30岁的他在八运会上仅跳出16米68,获第三,按说该退役了,可这位事业心极强的老将坚持以沙坑为伴,而且训练十分刻苦。在2001年全国田径系列赛石家庄站,34岁的他以17米09的一跳使国内三级跳同行为之振奋。许多国内三级跳远的圈内人士都认为,邹四新是三级跳运动员的榜样。邹四新在三级跳项目上的成功也证明了田径确属一项成年项目,运动员不宜过早退役,也证明了只要刻苦训练,就有可能突破自我。
邹四新表示,不断创造好成绩、不断超越前人和对手,这是对每一名运动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那为什么17米34的三级跳远全国纪录26年来还未打破?邹四新的看法是:“三级跳远确实难练,现在练习这一项目的人太少,群众基础薄弱;此外,现在的运动员相对以前都缺少吃苦精神,也是成绩提高不上来的重要原因。”
为湖南田径“站好岗”
除了邹四新,我省还出现过曾立志、周灿等优秀的跳远选手,证明了我省田径在跳越项目的发展上还是有土壤的。前不久,邹四新去北京参加一个某运动品牌赞助的三级跳远训练营活动,谈到这里,邹四新有些感慨,“现在的整个环境相对来说反没以前好了,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时候,全国经常有三级跳远的挑战赛和训练营。最近几年这样的机会很少。”
记者与邹四新的交流是在省人民体育场的训练场边,他目前带的几名队员年龄从17岁至19岁,其中董斌是他重点培养的运动员,这名选手三级跳最好成绩是16米22,曾获得过去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的亚军。训练中,邹四新对队员的每个动作抠得很细,每一次试跳后,他都会指出队员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不到位,并且会亲自示范。
“目前从国内来看,四川的顾俊杰以及这次多哈亚运会的冠军李延熙,都是素质不错的队员。其实,三级跳远的训练和比赛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比赛的时候必须有好的心态才能发挥出水平。”
在选才方面,邹四新有自己的观点,“湖南的苗子一般来讲,身材条件不算很突出,不过有着协调性好、爆发力强的特点,还是有可塑性的。”
“现在还是缺少后备人才,一般出了些成绩的,都会去外省的重点高校,省专业队现在根本没多少吸引力。”确实,在整个省田径队,不光是三级跳远项目,基本上都存在后备人才匮乏的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记者与多位湖南田径教练交流后的最大感触。
湖南田径的复兴之路确实任重道远,不过正是有了这些勤勤恳恳在一线扎实工作的教练员,为湖南田径“站好岗”,我们才能企盼湖南田径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湖南田径期待“新生” 人才流失是队中痛中之痛 本报记者 谭云东 田径是运动之母、金牌大户,在田径项目上能...我省曾经涌现过张连标、邹四新、于文革、宋英兰、李文红等优秀的田径选手...
2006-12-31 10:41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