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老少皆宜的大众高尔夫(高尔夫新闻,高尔夫说吧),在中国逐渐成了“精英”阶层的符号,随着高尔夫越来越时尚、流行,高尔夫在中国的误读正在逐步加深
★ 文/陈园园 本刊记者 丁尘馨
从2006年开始,一个新的名字在中国职业高尔夫球界被反复提起,直到今年春天,中国球员梁文冲,在欧巡赛和亚巡赛共同认可的新加坡名人赛中一举夺冠,并获得至2009年的欧巡赛参赛资格。
相比近年张连伟的成绩徘徊不前,29岁的梁文冲开始被许多人认作“中国新一代高尔夫球员领军人物”。
从张连伟到梁文冲,中国高尔夫球经历了看似强劲的提速过程,职业球员人数从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人(男女球手之和),球会也从几家递增到300多家。越来越多在中国举办的大小级别高尔夫赛,更证明了中国职业高尔夫发展已逐渐步入国际的视野。
2007年,将有6场欧巡赛和7场亚巡赛落地中国。凭借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下简称:中高协)手中的“外卡”,中国选手参加大赛的机会增加了,在欧巡赛和亚巡赛联合认可的比赛中,中高协可以推荐14~15名球手参赛;亚巡赛认可的赛事中,中国球手可以达到30人左右。
4月份刚刚结束的VOLVO中国公开赛上,参赛的25位中国大陆球员有7人晋级决赛。这成为2004年欧巡赛登陆中国以来,中国大陆球员晋级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职业高尔夫的繁盛似乎随着高尔夫在中国的流行就要到来。
中国职业高尔夫球的“虚假繁荣”?
但事实似乎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乐观。
新晋冠军梁文冲替代张连伟被许多人视为中国高球界未来的“一哥”。但他现在的际遇较之第一代球手并没有太大的好转。除了日本HONMA的球具赞助之外,梁文冲如今的主要资助还是来自自己的球会——中山温泉。
在中国职业高球中,要赞助商提供球具不难,但目前国内球手里,能让赞助商再额外拿钱的恐怕只有张连伟和梁文冲了。
“只一次性地赞助赛事,不具体赞助某一位中国球手。”成了赞助商们惯常的投资套路。因为投资赛事能立即引发效应,而资助球手的风险相对较高。
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还是成绩。VOLVO中国公开赛上,虽然中国大陆球员历史性的7人晋级决赛,但成绩最好的张连伟和梁文冲仅并列排在第31位。在随后进行的BMW亚洲公开赛上,18位大陆球员又迅速恢复了“常态”,只有张连伟和梁文冲获得晋级。
选手成绩好,才能有更多的出镜机会,从而吸引赞助商的注意,有更多机会走向国际赛场。正如梁文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选手的成绩、赞助商资助和比赛机会本来就是一根链条。”中国的大多数职业选手目前仍然在没有成绩、没有赞助商、没有比赛机会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在这几年红红火火的赛事环境之下,中国高尔夫职业球手自身的技术水平并没有水涨船高。
“中国现在的职业比赛很多,但是大量的高水平比赛进入中国,并不是我们的水平、需求达到了这个高度,而是一种完全商业、市场主导的行为。”中高协副秘书长崔志强向本刊解释。国外的投资商,更多的是把高尔夫作为一个载体,和他们的产品形象捆绑在一起,来敲开中国的大门。
“赛事和我们的高尔夫水平、开展的市场是不成比例的。”作为中国高尔夫职业化的推动者,崔志强对我国的高尔夫现状,看得很清楚,“有人问中国高尔夫球手什么时候才能在家门口的比赛中获胜,这还有点为时尚早。”
高尔夫民间流行促衰了职业发展?
目前,大多数职业球手都挂靠在球会下,平时在球场当教球,球场提供其免费练球。但随着民间高尔夫球热潮涌动,球场资源紧俏起来,教球的时间更长了,练球的时间却短了,职业球手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民间高尔夫发展的冲击。
“现在,很多球会对职业球手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了。近几年球场生意越来越好,球场也很注重经济收入,所以球员的培养就忽略了。”作为中国第一代高尔夫球手的代表,程军道出其中缘由。1997年,在VOLVO中国公开赛上拿到中国球手的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之后,程军逐渐淡出赛场,开始经营高球器材,现在的他是天安假日球场的老板。
“很多球场生意好了之后,对职业球手已经不开放了,每年只允许你打一两次。超过的部分都要交一定的费用,这使得很多球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程军说,他和张连伟这代算是比较幸运的,当时一是球员比较少,二是球场相对空闲,球会对他们比较重视,许多球场只要付球童费就可以练球,而现在的球手却要交纳一定的果岭费(球道、草坪养护的费用,根据球场的规格,300到1000多元不等)。
1985年,当中高协副秘书长崔志强带着十几个河北体院学生,东渡日本学习高尔夫时,程军就在其中。3年后,程军回国时,“国内基本没有高尔夫球”,只在中山、深圳、珠海有几家球会,在中国举办的比赛就更少,但却给他们提供了大把的练习的时间。
每天训练,是职业球手保持状态的必需条件,在球场上长期的摸索、苦练,才走出了张连伟、程军等第一代高球选手。如今比赛多了,球员们的生存空间却在萎缩,要在价格不菲的球场每天付费练球,对于本来就没有太多收入的职业球员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在许多国家,高尔夫是一种很大众化的生活方式。在高尔夫的发源地——苏格兰,只有500万人口,却拥有534个高尔夫球场。最关键的是,其中75%的球场都是由政府投钱建设、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球场,设计简单,价格低廉;纯粹商业性的球场仅占到了10%。而中国现有的球场几乎全是价格不菲的纯商业性球场。
在高尔夫球的圣地——圣·安德鲁斯,3万人的小镇,就有7个球场,其中还有一个专门给青少年准备的。下午下课之后,经常能看到孩子们背着球包就自己去打球了。当地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高尔夫比赛,镇上有很多人都去看,在那里,比赛和打球,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程军认为,面对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困境,管理部门在里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事情缺乏引导,主管部门的工作并没有做到位”,他觉得主管部门应该经常与球场去沟通、交流,光引入比赛,而没有稳定的练球环境,对中国职业高尔夫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发现到发展,相隔多远?
原本老少皆宜的大众高尔夫,在中国逐渐成了“精英”阶层的符号。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误读正在加深,走向小众化,这也是对赞助商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从1995年VOLVO携手中国高尔夫之后,国外投资纷纷注入中国的高尔夫赛事,但大都采取赞助赛事的形式。而本该是球员强大后盾的国内企业,却很少涉足。
由于工作的原因,崔志强认识很多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的老板:“他们舍得花很多钱自己打球,但是不愿意投资,因为在中国,高尔夫还是个小众的运动,投资大,回报小。”崔志强介绍说,有一些企业已经被他们“拉”了进来,但大多数“拉”不动。
另一方面,高尔夫本身的特质也决定了它的市场化、商业化程度是所有项目里最高的。“高尔夫集中体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这是个悖论,想让人家赞助你,水平就要高,可是选手没有资金支持,怎么可能提高成绩呢?”面对这样的困局,他也显得很无奈。
而在欧美许多企业老板的眼里,“高尔夫是真正的金球”。美国知名杂志《运动商业期刊》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赞助商对PGA巡回赛(职业高尔夫协会巡回赛,美国最高级别的巡回赛)的满意度在美国所有职业联赛中高居首位——健康、优雅的高尔夫运动是赞助商的宠儿。
2002年开始,TCL赞助精英赛,开了国内企业投资高尔夫赛的先河。只有等国内企业尝到甜头,投身进来,中国的高尔夫球手才有新的发展机会。
谈到中国高尔夫的未来,许多行业内的人士达成了共识:要在纷扰的困局中突围,必须在一团乱麻中扯到一端的线头,那就是: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从根本上抓青少年的培养。可没有人能看到,从确定方向到实现,这之间的距离还有多远。
中国留学教父俞敏洪 穿上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俞敏洪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
2007-05-23 17:38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