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1日,英国媒体爆出“泰国前总理他信收购曼城俱乐部”的消息。此后,他信的法律顾问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他信已成功收购了曼城56%的股份,并将出任该俱乐部的下一任主席。据悉,收购金额高达8160万英镑。
至此,他信成为英超球队的首位亚洲东家。
在此之前,中国香港富商杨嘉诚也已经开出5000万英镑的价码,其收购伯明翰队的计划也进入了最后磋商阶段。另据《太阳报》披露,一名来自阿拉伯的富翁正在谋划动用巨资收购阿森纳的所有权。一旦这笔收购成功,将标志着英超的四大豪门全部被外资所有!英超联赛这片肥沃的草原,将渐成“外来狼”的乐园。
营养补品?
慢性毒药?
外来资金的纷纷涌入,其势头已经不可阻挡。而资本运作的背后,是英国足球界的深深担忧——这外来的资金,到底是让英超联赛“强身健体”的营养补品?还是后患无穷的慢性毒药?
在保守派的眼中,现在的英超联赛危机四伏,半壁江山都沦为外来者的领地。“不管他们(外来资本)为英格兰带来多少钱,自从他们成为百年豪门的主人那天起,英格兰足坛就已经沦陷。”《泰晤士报》的评论痛心疾首。而阿森纳俱乐部主教练温格也明确表示:“我们都希望英超俱乐部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20家英超俱乐部都被外国老板控制,那英国足球就危险了。”最让足球界人士担忧的是,外来资本的意图大多在追逐利益,并不会花大力气加强梯队培养。老板宁可在追逐球星上一掷千金,也没有耐心等待自己青训营中的“树苗”长成材。长此以往,英国足球的根基将慢慢枯萎,英国足球再也不会涌现出欧文、鲁尼般的青年才俊。为此,在英格兰极有影响力的球迷组织“独立球迷协会”,甚至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外来资金运动”。
但是,在开放派的眼中,外来资金的注入为英超联赛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活力。正如《每日邮报》所言的那样:“外来资本涌入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那些在英超苦苦经营、难以脱身的俱乐部股东们。”西汉姆联队自1895年开始就以家族方式经营,但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举步维艰,甚至不得不以出售队中的青年才俊谋生。可卖血并不能根治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病,球队负债累累,成绩糟糕。在这个时候,冰岛人马格努森的出手无疑是雪中送炭。更别说原先在债务中挣扎的富勒姆、朴茨茅斯,外来资本之于他们无异于救命之稻草、久旱之甘露。
最诱人蛋糕
同样是世界顶尖联赛,为什么“外资入侵”的热闹局面没有在意甲、西甲等赛场出现?为什么国外投资者单单对英超情有独钟?其根源离不开一个“利”字。
作为英国国内的传统运动,足球吸引着英国数以千万的球迷。据统计,上赛季英超场均上座率是33800人,仅次于德甲,比西甲、法甲和意甲都要高出许多。火爆的人气自然能聚拢更多的财富,英超的经营者深谙经营之道。他们十分注重对“英超”这个品牌的整体包装和宣传,利用接连不断的商业比赛、友谊赛提高“英超”在亚洲、美洲的知名度,这实际上是一招“放长线,钓大鱼”的妙棋。据伦敦大学比克贝克商学院和英足总联合调查,现在全球7500万曼联球迷中有4100万在亚洲,15%受访的中国球迷承认他们拥有一件曼联球衣。
现在,仅电视转播一项,英超俱乐部就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收入。英国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分析说:“英超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正在飙升,从2007至2008赛季起,英超在海外的电视转播费用将提升50%,上升到每赛季5.64亿英镑。但这在转播商眼里,英超赛事仍然是抢手的面包。”预计在新赛季,将有超过200个国家转播英超比赛,总共涉及12.3亿美元的转播费。
巨大的受众市场,加上英超成熟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的营销,使得英超的经营状况在欧洲五大联赛中遥遥领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联赛,英超球队的收入在近几年逐年递增,上赛季总收入为20亿欧元,获利2亿。英超的收入是意甲的1.4倍,西甲的1.9倍,德甲的2.1倍,法甲的2.3倍。
两年前,美国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曾引起球迷强烈抗议。对格雷泽而言,虽然收购曼联动用了高达7.9亿英镑的资金,但曼联如今的价值已经达到10亿英镑,这笔买卖显然十分划算。而对伯明翰而言,升入英超就意味着将有6000万英镑左右的收益,其中仅电视转播费便达到5000万英镑。和这些已经“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相比,5000万英镑的收购资金还算昂贵吗?
都打如意算盘
收购英超就意味着挣钱?尽管英超这座巨大的金矿令人垂涎,但每个投资者都明白,这样简单的等式并不成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投资者在入主英超时的心态不同,着眼点也不同。不过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在资本运作的“轮盘赌”上,谁也不会甘愿拿自己的钱打水漂。
在大部分投资者眼里,足球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商业项目。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指出,在2005至2006赛季,英超俱乐部的收益增长了3%左右,平均每家俱乐部的收益达到了6900万英镑。利物浦俱乐部的美国老板希克斯正是被这种持续增长的“大好形势”吸引的,他和搭档吉列为收购红军投入了4.7亿英镑的巨资,但事实证明,这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2007年欧冠联赛,利物浦尽管遗憾地负于AC米兰,但该队在该项赛事中的奖金、出场费等收益将超过3000万欧元,且亚军的附带效益估计也将达到1000万欧元。也就是说,单是在这项回报颇丰的赛事中所得的利益,就足够美国老板绽放笑颜了。“英超将有更光明的增长前景,我十分看好这个市场,”吃到了甜头的希克斯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利益的追逐。
当然,通过收购英超球队来赚钱,这必定不会是一项“短线”投资。让我们来看看一掷千金的“反面典型”——阿布收购切尔西后的第一个赛季,切尔西的亏损额是8780万英镑,是该赛季全球亏损额最高的足球俱乐部;第二个赛季,切尔西队的亏空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020万英镑。据《卫报》称,到目前为止,阿布拉莫维奇烧钱的数目突破了5亿英镑大关。尽管这笔钱对于财大气粗的阿布来说,也许并不是问题,但难道精明的他就甘于在英超的赛场上扮演“活雷锋”角色?不,阿布的如意算盘在于,他在英超赛场上闹出的“动静”越大,他那些“灰色”的巨额收入就越安全。在资本的流动中完成自我保护,这成了部分富商青睐英超的原因,收购朴茨茅斯队的盖达马克也正是被这个“潜规则”所吸引。
除此之外,投资者本身对足球的热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意欲入主伯明翰的中国香港富商杨嘉诚,他本身就是香港一家足球俱乐部的主席。在向伯明翰抛出橄榄枝之前,他也曾多次尝试收购英超球队。对于这项运动的感情驱使他在丰富多彩的投资项目中,独独挑中了回报周期较长的足球。这样的投资者在收购成功后,很可能依然在球队运作、训练、比赛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报记者吴吉)
(责任编辑:严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