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乒乓球最新动态

中日乒乓群英会 第26届世乒赛主裁姜希珍忆往事

  本期主角: 姜希珍

  当时身份: 第26届世乒赛裁判

  银球·1961 缘 起

  一段沉淀了46年的记忆,正在慢慢苏醒。1961的北京工体,国球的光荣与梦想,曾激励、鼓舞了整整几代人。2007的上海卢湾,那些人、那些事,如今又回到了眼前。

  46年前的4月,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无论是男女团体决赛,还是后来的单打比赛,中、日两国运动员先后创造了诸如“十二大板”这样一幕幕的经典。从那以后,一只小小的银球,凝结了太多太多人的付出和牵挂。46年过去,以为只能在渐渐远去的回忆和发黄的照片中搜寻彼此的身影,谁能想到,当年雄姿英发的他们如今都成古稀老人,2007,还能再相逢?为此,记者走访了一些当年亲历世乒赛现场的“老朋友”,他们其中有执法该届比赛的裁判;有记者,甚至翻译。事过境迁,老照片可能已经泛黄褪色,但人们不会忘却这段历史性时光。

  2007年,7月6日,上海卢湾体育馆。中日乒乓群英会,将带他们找回那逝去的青春与激情,引领后来的我们穿越时空,再回1961……

  难忘处子赛 紧张“演双簧”

  得知徐寅生、李富荣、星野、木村这些中日老世界冠军都将出席7月6日的“中日乒乓群英会”,姜希珍的脑海里,开始像电影回放一样一幕幕闪过,许多逐渐模糊的记忆立刻又被唤醒。46年过去了,姜希珍重又翻出当年的裁判员证书,把老照片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她决定去会会这些老朋友。

  穿越半个上海,姜希珍在老伴的陪伴下,从宝山的家里来到了建国西路上的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作为第26届北京世乒赛的裁判,中国首次举办世乒赛的女裁判之一,姜希珍出现在乒协工作人员面前。“快20年没接触过乒乓了,和这些老国手、老裁判也有40多年没见了,如果还能再见面,那将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件事。也算是人生得以圆满。”姜阿姨的心愿很淳朴、很简单。但一等就是46年。

  因为这个“私心”,姜阿姨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对乒乓球作出过多大贡献,只是想再去看看当年的老友,在一番推辞之后最后犹豫着答应了记者采访的要求。今年夏天,姜希珍的孙子和外孙马上都要成大学生了,孙子还是头一回听说奶奶的这段故事,小伙子佩服地说,“没想到阿娘还有这个花露水!”

  46年来,姜希珍很少对家人提起这些,甚至是自己的儿女。但昨天,当她拿出一张张保存完好的老照片时,激动却是难以掩饰地写在脸上。当年的如花女子,现如今已是71岁高龄,姜阿姨一再说,自己很多事情回想不起来,但讲起那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来,却又是滔滔不绝。

  从护校毕业后,才20岁的姜希珍来到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现东方医院)工作。“1960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医院领导找我谈话:上海市体委要举办一个‘乒乓球裁判培训班’,浦东地区有两个名额,需要一个女同志参加,浦东体委将这个名额分配到我们医院。领导要我参加这个培训班,当时我听后目瞪口呆。我不是乒乓球运动员,平时打球,只是玩玩而已,尤其是裁判知识一窍不通。但领导鼓励我参加,说培训班就是一个学习机会,我就跟着浦东体委一老同志到市体委报了到。”

  当时的姜希珍,并不知道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裁判,更没想到会在第二年的北京世乒赛上执法。当时的裁判培训班在黄陂北路上的上海体育宫内,“什么也不懂”的姜希珍心里着急,学起理论来格外用心。可一到了实战,姜希珍一登场就闹了个笑话。

  “半个月后,学员开始轮流学做主副裁判。那天晚上,在体育宫比赛大厅,场内观众很多,双方球员是两个区的工人队对阵,我第一次先做主裁。”对于那天的开球时间,姜阿姨至今记得是晚上7时。“我坐到高高的裁判椅上,想要镇静,但心里还是紧张,一球结束,我就报错比分,把分报颠倒,运动员朝我看一下,他们也知道我是新裁判,来实习的。接着打第二球,我又报错了,两位运动员在场上呆住了,观众开始大笑了起来。我坐在高椅上,两腿发抖,心想咋办?两手压住大腿,连手也抖。这时候组里的老裁判走到我身后,对我说‘不要紧张,我在你身后,比赛重新开始,我报一分你跟着报分。’我“嗯”了一声,对运动员点了一下头,比赛重新开始,观众也静了下来。说来也好笑,我第一次做乒乓球裁判竟像相声演员‘双簧’表演。”这是令姜希珍终身难忘的第一次。

  那年的10月,姜希珍就接到通知,去北京参加“1960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裁判工作。“我第一次出远门,跟着体委领导和裁判组同志一起去北京,来到首都,真是觉得无比荣幸和激动。”就在那里,她见到了当时名震一时的容国团。他刚刚在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时候,姜希珍才意识到,她将被培养成第26届北京世乒赛的一名年轻裁判。那年,她还不到24岁。

  揣上老照片 群英会“寻亲”

  “6号我要带着这张照片,问问李富荣还认得出伐?看他还有没有印象。”摩娑着手里那张46年前的合影,姜希珍感慨说。“你们看,当年的美男子,现在看看还是很漂亮啊!”

  在姜希珍的相册里,有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1961年世乒赛之后回到上海,5名上海裁判和国手李富荣、刘国璋在一次聚会后,在南京路王开照相馆留下的纪念。“世乒赛是4月14日闭幕的,照这张照片的时候是4月下旬,所以穿得还比较厚实。”老伴何成华热心地介绍道。

  从听说“中日乒乓群英会”到上海的那刻起,何成华最担心的不是老伴不能与李富荣相聚,而是怕她太激动心脏吃不消。在皖南支内19年回到上海后,身体情况一直不佳的姜阿姨不得不在心脏上装了起搏器。“这回看见李富荣可不能激动哦,你心脏不好,你女儿可再三关照我了,到哪里一定要照看好你。”因为老伴的“抢白”,姜阿姨还装出“不高兴”的样子。逗得大家都笑了。

  因为各种原因,照片上的七人如今已天各一方,甚至阴阳永隔。这次能与李富荣在上海重逢,姜希珍盼着能用这张照片再与老友叙叙旧。“当时我们回到上海后聚了一次,我们其中一个裁判是闸北中学的老师,李富荣好像也是闸北中学的,所以那次聚会他也参加了。”姜希珍回忆说,“后来有人提议去南京路王开照相,大家人手一张。我记得好像因为照相馆的人认出了李富荣,没肯收我们的钱。真是记不太清了。”

  1961年世乒赛后,姜希珍还担任了1965年北京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和1966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裁判。不久之后“文革”开始,姜希珍也由此中断了她的裁判生涯。

  之后,她又随爱人支内,举家前往皖南,一去就是19个年头。但对于国球、对于1961年的情愫,在姜希珍的心里从来不曾淡去。

  难忘大会堂家宴 总理举杯同欢庆

  回首1961,姜希珍说,在北京的一个月她是当完成一项光荣的任务去执法世乒赛的。可是,当岁月静静流淌了46年,周总理的那次“家宴”,却是姜阿姨不得不说的往事。

  “世乒赛的开幕式和比赛都是在新建的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在当时是我国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可放10张乒乓球台。”这在当时,是令包括姜希珍在内的每个亲临工体的中国人为之骄傲和振奋的一件大事。姜希珍至今都记得,开幕式的最后是在“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的乐曲中结束的。

  开幕式后,各国代表团和裁判员就受邀来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欢迎晚宴。这是姜希珍第一次走进气势恢弘的人民大会堂,“真是气派得不得了,抬头就能看到一个五角星。”那一天,姜希珍和她的同伴们,好像怎么看也看不够。“看着眼前的景象和表演,简直呆掉了。真是见了世面了。只觉得很荣耀。”想起这些,姜希珍还是会激动得捂住胸口。在姜希珍家中,她至今保存着那次“国宴”的菜单,用爱人何成华的话说就是“满汉全席”,姜阿姨连忙纠正,但她也说:“菜式都是稀奇菜!”

  中国男女团先后夺得冠亚军之后,晚上中国代表团就接到通知贺龙元帅发帖,周恩来总理邀请全体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参加“家宴”,那是姜希珍记忆中喝得最多的一次。“‘家宴’就设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我们到的时候已近凌晨,我们一走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就看见了周总理,大家都热情地迎上去,高喊着‘周总理,您好’,周总理也向我们招手、致意,并鼓励我们好好工作。这真是我们幸福的一刻,激动无比。这次宴会,没有外宾,都是自家人,气氛非常轻松,欢笑不已。总理和大家一起举杯,庆贺胜利。大家一直欢庆到凌晨3点才结束。

  回到宿舍后还是很兴奋,睡也睡不着。”只要说起这段,姜阿姨就还是会觉得像发生在昨天。“我们裁判里几个能喝酒的也喝上了茅台,我酒量不行但也喝了葡萄酒,喝得面孔通通红。

(责任编辑:张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姜希珍 | 何成华 | 孙子 | 路王开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