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名牌杂志曾经抛出过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命题:先问“你喜不喜欢看中国队踢球?”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希望不希望它赢,无论它踢得多臭?”,如果都答“是”,说明你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又如判定你是不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主义者,也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世界双塔被炸的一刹那,你的第一心情是悲痛吗?第二:伊拉克被美英联军轰炸欺压,你的第一心情还是悲痛吗?如果都回答“是”,说明你是个纯粹的世界主义者。
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像儿童智力测验,看上去似乎浅薄得很,但这却很像目前沸沸扬扬的中国男足选帅,我们无不期盼着中国足球一夜间高唱翻身道情,但在是否选洋帅与土帅的问题上却深陷“泥沼”许多年。
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许多年,其巨大成就也早令世人瞩目,但中国足球似乎还深陷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论争之中,很像那句充满谶语的印度诗人的一行诗:你要从老鼠变成飞鸟,但中间还隔着蝙蝠。这个问题的确已经变得让我们的足球人很棘手,谁不希望我们的土教练能率领着我们清一色的祖国子弟兵杀进世界杯,并壮我堂堂中华民族的雄风?但我们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中国本土的教练与国外的那些优秀教练相比的确还存在着一些“见识”方面的差距,甚至这种差距有时还是很巨大的。你看看从去年开始,郑雄率领的U16国少无缘世少赛,贾秀全率领的U19国青未能闯过亚青赛四分之一决赛,无缘世青赛,而刚刚在亚洲杯上夺冠的女足竟然在多哈亚运会上惨败……土教练的职业声誉为此降到了冰点。其实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我们会鲜明地看到那一长串土教练失败者的名单:苏永舜、曾雪麟、徐根宝、戚务生、沈祥福、朱广沪,但问题是我们同样看到一串洋教练失败者的名单:霍顿、施拉普纳、阿里·汉等人,土的不行了就用洋的,洋的不行了,就用土的,似乎永远是恶性循环,周而往复。
谁也会谈论中国足球的基础不行,但我们的职业联赛与日韩相比,年头也算差不多,为什么人家的足球水平就发展得那么快?人家请洋帅似乎很有一个基本原则在其中,比如韩国一以贯之的请荷兰教练,日本一以贯之的坚持走技术化路线,常年把青少年弄到巴西训练学习,坚持不懈地从少年青年国家队坚持一种打法,甚至坚持一种阵型……这是不是就叫有序发展?是不是就是一种科学发展?这似乎也与选帅的钱多钱少无关。
我们争取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的原则是正确的,但你忽而选东忽而选西,甚至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足球的人气,到头来也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商务开发,其实你干得还是赔本的买卖,所以要选就要选好的、选对的,所谓足球的信心是要靠一点一滴积累的。你不能说亚洲杯输得体无完肤也无所谓,地区性赛事输得很惨也无所谓,老鼠变飞鸟,你还要有个蜕变的过程啊,否则你永远只能是一只老鼠。如果我们依然无谓的再把学费交下去,中国足球恐怕再也折腾不起了吧!
为什么米卢能在中国取得哪怕是运气的成功?因为米卢首先是一个世界大牌教练,其次他能把准中国足球的命脉所在,一个成功的世界级大牌教练,在中国足球这样的环境里,他能够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这是很重要的,这甚至是前提,成功的前提之一。2010南非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明年2月份就要开打了,我们不能再找一个“夹生”的教练了,像目前炒得很热的帕潘,他行吗?不能否认他当球员时是一个好球员、好前锋,但生活中会写诗的帕潘只在斯特拉斯堡取得过短暂的成功,也并没有执教国家队的历史,而对亚洲足球他恐怕更是云里雾里,显然他并非是中国国家队教练的最佳人选。
有人说牛顿从树上砸到他身上的苹果中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换我们一般人,就是有一筐苹果往身上砸,我们也很难悟出一个什么定律,但足球似乎没这么复杂,具体到中国足球,我们目前恐怕最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包括联赛的运作机制,选帅的运作机制,千方百计提高足球技术水平等等。所谓聪明人,一说就是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所谓更聪明的人或曰智者,就是在森林里乱走一通后,然后突然发现一条出路的人,我们在选帅的这档子事上,是不是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了呢?
(责任编辑:张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