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晚7点30分抵达榕城,29日下午4点就搭机回京,邓亚萍第一次福州行“行色匆匆”。捐助贫困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关注无偿献血,参加为本报迎奥运活动的慈善乒乓球赛,也只有这样的公益活动才能让这位奥运村部副部长舍得抽出些许时间。
不与邓亚萍直接交流,你就无法了解“奥林匹克”“北京奥运会”这些字眼在她生命和事业中的分量,她在谈到家庭时坦言,“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在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事情,做让这个民族值得记忆的事情,做我们自己一生值得记忆的事情,现在确实没有时间想太多家庭”。
不简单的
奥运村部副部长
今年1月,邓亚萍调任奥运村部任副部长,管理奥运村筹备工作的相关事宜。一些人也许会认为只是一个“副村长”,或者是一个“管家”,邓亚萍不是有些屈才了?但邓亚萍却率领着她的团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因为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因为她也曾经是一个运动员,她太了解运动员需要什么了。
东快体育: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如此多的头衔或者职务都在您一个人身上,很想知道一般您的同事或朋友怎么称呼您?
邓亚萍:现在一般我的同事都叫我邓副部长,因为我今年调任到奥运村部担任副部长,在中国大家还是比较习惯官称;要是在国外的话,我的朋友一般会直接称呼我的名字,而不称姓,这样会感觉比较亲切。
记:那现在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邓:奥运村就是奥运会期间全世界各地运动员、随队官员居住生活的地方,简单地说我们就是要管这些人的“吃住行”一系列和生活有关的事情。
记:以现在这样一种身份参与奥运会,和您以前以运动员身份参与奥运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邓:角色不同,以前我作为运动员只需考虑怎么打好比赛、发挥水平。而在奥运村,我们吃饭时考虑自己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现在要考虑的是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是吃西餐、中餐还是韩国料理?怎样让运动员摄取充分的营养价值和合理的热量?我们要考虑让运动员在奥运村体验到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把全部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比赛中,毕竟奥运会四年才一次。
记:那么您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运动员怎样的评价?
邓:奥林匹克讲求的是传承,新的理念、新的概念都是一届届传承中产生的,我们希望能达到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基本标准,让运动员们感觉很亲切、很熟悉,和每一届没什么两样就可以了,因为很多运动员都不止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对于奥运村的氛围和整体感觉都基本习惯了。当然还要通过我们的一些活动展示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这是我们文化活动部的事情。
“奥运会是整个中国的事情”
历届奥运会留给国人的印象似乎是中国一届多过一届的金牌,一次次五星红旗升起在异国,中国健儿们的阳光笑容让我们一次次的骄傲自豪,血液沸腾。但是作为一个4枚奥运金牌得主,作为有10年工作经历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作为北京奥组委的官员,邓亚萍看待奥运会的角度是怎样的呢?
记:您说过,“奥运会远不止是一次大型赛事那么简单”,能阐释一下这句话吗?
邓:北京奥运会可以说是第一次把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聚集全世界的目光,也可以说是20多年的经济发展把我们推向了这个位置,让我们中国人在世界舞台的中间表现自己,让外国人更全面真实地了解我们。而且不仅是北京,还有其他城市的帆船赛、足球赛,还有火炬接力,可以说奥运不是哪些人或者哪个城市的事情,是我们整个中国的事情,是每个中国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历史责任感。
记:奥运会在普通民众看来,似乎更关注的是金牌,作为运动员或者体育官员在国际奥委会这些年的经历,您怎么看待奥运会或者体育对于社会这种功能?
邓:竞技体育为国争光,提升民族凝聚力只是一方面。同时体育也可以促进全民健身,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更关键的是体育的公益性。
记:怎么理解体育的公益性?
邓:体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人,运动员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告诉你什么是“更高,更快,更强”,我相信这对青少年的启发和影响是无形的,可以说是很好的榜样。
记:我们福建也有很多体育品牌,我知道您做过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据您所知,我们福建的体育品牌和奥林匹克的合作如何?
邓:据我所知,只有一家是特许经营商,并没有成为赞助商、合作伙伴或者供应商的。这可能也和福建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关。我希望福建的体育企业能提高企业品牌的价值和内涵,才能让消费者保持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这很关键。
剑桥博士
研究奥林匹克
读书,是这位女强人在退役后一直没有间断的事。她在剑桥读的是什么,她怎样从一个运动员时期的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的“大满贯”,走向新的清华、诺丁汉、剑桥“大满贯”?
记:您现在不止是体育官员,或者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应该称为体育专家,您在剑桥读博士,读的是不是也和体育有关?
邓:是的,我现在研究的是奥林匹克的品牌价值的课题。主要针对的是通过企业赞助的一些案例分析,研究企业为什么赞助,也可以说是研究奥林匹克人文以外大家看不见的,推动庞大的奥运会发展的ENERGY(能量)。
记:我们知道您是清华大学的英语学士、诺丁汉大学的硕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剑桥博士这个学业上的“大满贯”呢?
邓:呵呵,我现在正在努力地写我的论文,至于什么时候能完成我不能确定。我只能说我尽我自己的努力去做,从1997年到现在,十年寒窗呵,甚至十年更长都可能。
记:带上博士帽那一刻和带上奥运金牌的感觉会有什么不同?
邓: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你的付出和努力的回报。
记:是不是原来的运动员生涯和你的学习也有相通之处?
邓:学习也好,打乒乓球也好,都让我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超人的付出可以有超人回报,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一定没有超人的回报。
记:和您运动员时期您那种场上杀气十足相比,现在您似乎更有一种自然的知性美的形象?
邓:确实运动员通常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场上的,场下的生活、训练大众都不是很清楚。这十几年在国际奥委会的任职经历,以及在各所大学的学习和积累,可能在大家看来我的形象反差很大,但并不是刻意的,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我和萨翁
其实是心有灵犀”
记:说到萨翁,每一次奥运颁奖时他都对你耳语,老人家对您说的是什么?
邓:因为颁奖的时间比较短,一般都是简单祝贺的话吧,其实他并不是一个话很多的人,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也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就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这就是心有灵犀吧。
记:我一直很想知道,萨马兰奇主席到底为什么这么喜欢邓亚萍,全世界有那么多出色的运动员?
邓:这个我当然不好当面问,但是后来我从别人口里听到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之所以那么喜欢邓亚萍,是因为我从她身上最能看到奥林匹克的精神。
记: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您16岁就红遍中国,一路走到现在可以说非常顺利,除了1994年那道坎,那么现在回望以前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坎,你可以和我们读者分享一下你怎么迈过来走向成功的?
邓:其实更严重的两道坎是在我10岁时进入省队,还有14岁进入国家队的两次。当时教练都认为我身材矮小,打球没有前途,但是最终我坚持过来了,可以说那两道坎任何一次我没有坚持住,可能我都没有今天。人其实就是这样,现在我回望过去,我其实很感谢那两次考验。
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采访,我们报社正在进行奥运火炬手选拔的活动,您能用一句话鼓励一下他们吗?
邓:每个人都有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记者 张冠军/文 陆乙鑫/图)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