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故事
——大学体育教师兼教练的苦与乐
顾涓朱峰
中国选手蒋秋艳9日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摘得本届大运会产生的第一枚金牌。在蒋秋艳的比赛过程中,人们还能在场外看到两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是蒋秋艳的临时教练——张敬军和田鑫。
田鑫是蒋秋艳所在的天津师范大学的体育教师,张敬军则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他俩都不是专职的教练员。但是他们所带的队员在国内赛事中摘金夺银小有成绩。在本届大运会由于蒋秋艳的教练缺席而临时客串教练员的角色。
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起“教师教练员”两人异口同声地说:“苦哇!”
一苦:双重任务缺一不可。张敬军说,大学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其次才是训练。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才是我们施展教练员才华的用武之地,比起教师,我们的付出要多得多。
二苦:常年没有节假日。田鑫说,我们平日里训练时间是早、晚。尤其是到了别人休息的节假日便是我们的工作日。节假日里“抛妻弃子”是家常便饭。“我们的成绩,离不了家属的支持。”
三苦:无形的压力大。张敬军说,与教学相比,训练工作要求教练员随时位于所在领域的信息前沿,“这样才能掌好舵”。了解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动态更是教练员必做的功课。
……
尽管俩人诉起苦来喋喋不休,可是他们在诉苦的过程中时不时流露出成就感。
张敬军说,尽管有说不完的苦,可是能成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一分子是我梦寐以求的。他说,这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内涵。
田鑫谈到一些专业教练员有时也请他们对所带的队员进行心理调节时非常自豪,他说这在过去是少见的,“看来,知识在竞技体育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用处。”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官员介绍,目前在中国,像田鑫和张敬军一样的教师教练员越来越多,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增添了新的内涵。(新华社曼谷8月9日电)
(责任编辑:王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