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宋承良
结束了在上海4个月的治疗,王燕昨天返回浙江家中包竹山图
6月10日晚上被紧急送往医院,10月9日上午正式出院。不多不少,王燕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待了整整四个月。四个月的时间,王燕和六院的医生、护士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小燕子要回家了,大家都前往病房和她告别。一名护士特地为王燕准备了一套英语学习资料,王燕则把两面红色的锦旗送给精心救治和看护她的医生。走上车临告别的一刻,王燕的眼眶有些湿润……
出院,燕子想念体操队 出院的时间定在昨天早上9点半,这让平时习惯11点醒来的王燕不得不提前3个小时就穿好衣服,坐在了床边。
摆弄着手机,有些无聊地看着电视,王燕正在等着她的教练接她回去。在医院住了四个月,看得出,小燕子很想回到浙江,“有点想念体操队了,想念那里的好朋友。”
“不要一直坐着,累的话就躺一会儿吧。”看到王燕有些疲倦,一旁的记者提醒道。“那么多人在,有点不好意思啊。”王燕腼腆回答。王燕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感觉好多了,“只是右手有时候会不自觉地颤动,对热和疼痛的感觉还不是最好。”话音刚落,前来接她的教练和浙江省体育局的领导推开病房的门走了进来。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王燕连忙站起来和他们一一拥抱。
“不错啊,能自己站着独立走路了。”浙江省体操中心主任吴熙勤笑着说道,“又比我上次来看你的时候进步不少啊。”哪知王燕颇不服气地回答道:“这几步路不算什么。”迈出步伐,王燕走出了病房,在走廊上慢慢走着,大约50米的距离,王燕用了两三分钟走完了,“看到吧,恢复很快,我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送别,众人眼眶湿润 两面红色的锦旗,分别绣上了“创造奇迹,拯救生命”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字样,“我要把这个亲手交给救治和护理我的医生。”在六楼的ICU病房和底楼出口,王燕分别把这两面锦旗送给了医生和谭院长,“很感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的精心治疗,我很难恢复到现在这样。”
“王燕要走了,说实话真有点舍不得啊。”很多护理人员都来到15楼35号病房,看望即将踏上返乡之旅的王燕,或是拥抱,或是摸摸王燕的脑袋,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不舍的情感。一名护士特别送给王燕一套英语学习资料,“不能继续比赛了,回去要好好学习。”握手,然后告别。王燕走上了早已停在病房楼下的车中,朝着站在车外的人群挥了挥手,众人眼眶湿润。早上11点,灰色的面包车慢慢启动,王燕又一次伸出右手,向大家告别……
院方:这次成功救治为今后带来宝贵经验 早报记者宋承良
“能从当初的重伤到如今接近正常人的标准,无论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很少出现的情况。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先后面对几拨记者的采访,第六人民医院的谭院长嘴边始终挂着“奇迹”一词,“要知道,这种病情的死亡率是98.5%,我们抓住了1.5%的机会,相信王燕这次成功的治疗能为今后带来宝贵的经验。”
康复医学科主任白跃宏向记者介绍了王燕病情恢复的几个过程,6月19日完成手术后,比起正常的药物和医学治疗,更加重要的是心理治疗,“手术结束后,你要知道当时她的全身是非常疼痛的,好几次都大喊大叫,我们也非常理解她。”
心理治疗过程中,难免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安慰她,我们告诉她,她还能做运动员,当然,一段时间后她自己也意识到不可能了。”除此之外,院方还给王燕进行了多次心理测试,根据得到的结论进行相应的治疗。
经过四个月的治疗,王燕离开了上海,此后她将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继续恢复。王燕回家前,六院为她下一步康复提出了建议,“在平衡和协调方面还有欠缺,这是她下一步治疗的重点。”
康复评定结果揭秘———
王燕感情成熟,轻度抑郁
早报记者宋承良
拉杆箱,背包,手提电脑……陪伴王燕返回浙江的还有一堆行李,浙江省体操中心主任吴熙勤手上拿着最重要的几张白纸———王燕康复评估内容和小结,“回到浙江后,我们会根据这份资料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六院对王燕四项主要指标进行了康复评估,其中包括失眠评定,Zung焦虑自我评价,Zung抑郁评定和耐挫能力评定。评估报告结果在大家预计的范围内,失眠评定为正常,有轻度抑郁现象,耐挫能力评定显示王燕感情上相当成熟,对生活也充满热爱。在这份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六院在9月26日对王燕病情进行了小结———目前心理状态、交流、理解能力正常。右上肢肌力、手指精细功能基本正常。左手精细功能较差,左手握力、捏力较右手明显减低。右下肢肌力基本正常,行走时下肢协调性较差,步态不稳,左右摆动,尤其左腿控制力差,影响步行及上下楼梯功能。右侧肢体、躯干浅感觉未恢复,坐位、站立静态平衡基本正常,四肢病理反射存在。
根据这份小结,六院也对王燕接下来的康复治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左侧肢体肌力和精细动作功能训练;左上肢屈肌抗阻训练,左手精细动作训练;左下肢股四头肌、胫前肌、伸髋肌力训练;增强双下肢平衡及协调性训练等。
(责任编辑: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