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全球体育一体化渐成气候,开放的中国体育早已置身其间。到了国际赛场,对“自己人掉转枪头”倒能平心静气,而到了国内却是名将之争何其多,各地扯皮没个完,“战火”甚至烧到了以选拔后备人才为主的城运会赛场。
因为有种种交流政策,使得现在的城运会比赛变成了一场人才大杂烩:穿什么队服、从哪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代表谁,你在为谁拿分。简单点说就是:冠军,可以用钱买的!此次六城会,有一个城市的男女体操队都拿了好成绩,但分别只有一位和两位队员来自本地,其他的都是临时转借。而且,这种现象在许多项目、许多城市代表队中都存在。
国内体育界的“移民”是指一些省市在运动员还没有出成绩或是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像选股票一样,从其他省市买断其身份。从大环境来看,这本无可厚非,有时甚至还可以给后备力量成长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毕竟每位教练员的选才标准不尽相同。但由于可以引进,个别城市钻政策空子,在一些项目上并不培养人,只是到了运动会为出成绩而花钱借兵。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会不会导致年轻队员的训练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会不会影响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已引起体育圈内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
后备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出成绩,是基础和高楼之间的关系,前者不牢,后者难固。而倘若没有人愿意去打基础,想必竞赛场上离衰败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因此,体育人才交流虽大势所趋,但从“国际比赛、国内练兵”的战略角度来看,对我国现阶段体育后备人才“移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有必要研究新的对策。毕竟,冠军是不可以买的!黄启元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