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舒静
广州天河体育馆内传出阵阵叫好声。场上,白衣青年和绿衣女子整齐列阵。忽然之间,平踏、背脚、飞脚、后转、连环转、扫地转、前踏后蹬、前踏后踹……你踏我闪、你攻我守,好不热闹。
表演完“踏脚”后,马凤有擦擦头上的汗,说:“广州哪都好,就是有点热。
”也难怪,刚刚离开飘雪的宁夏,来到明媚如春的广州,难免有点不适应。
马凤有和另外6人来自宁夏泾源县香水镇的园子村,这次来参加民族运动会,他们带来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踏脚”。
“踏脚”是回族特有的集娱乐、健身和竞技于一体的民间武术项目,素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阵”的说法,因为运动员要完全靠脚步完成各种攻防动作,双手只起平衡和防护的作用。
一手挖掘、整理并亲自在民族运动会上演绎“踏脚”的李光辉今年45岁,他介绍,“踏脚”讲究手、眼、身、法、步的配合,“踏”得好可不容易,不仅需要反应敏锐、身体协调,还要有勇有谋。
李光辉回忆说,“踏脚”在园子村曾经“非常时兴”,20世纪80年代时,村里到处都能看到“踏脚”,连几岁的小孩都能冷不丁来个“扫地转”。可是现在已经没那么火了,他带着醇厚的陕西乡音说:“踏脚就没法挣钱,挣钱就没法踏脚。”
从十几岁就开始“踏脚”的马军文说,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踏脚”就更难普及了。
李光辉说,目前只有宁夏有这一个项目,“再不重视的话以后有可能失传。”“踏脚”代表了回族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这块传统文化瑰宝亟待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2004年,“踏脚舞”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银川烟台市也宣布组织改编 “踏脚舞”,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集体健身舞,并在社区推广。
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但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责任编辑:宋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