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早已习惯空旷的看台 |
CBA的火爆足以让许多人羡慕 |
第一之争
篮球略占上风
姚明和易建联的“中国德比”之后,记者对50位从15岁到45岁不等的重庆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直接或间接关注了本场比赛的达到39人(78%),这足以说明重庆普通老百姓对这场重量级篮球比赛的关注程度。在谈到“第一运动之争”的时候,被采访对象对篮球的热情虽然并没有像对姚易关注那样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但从最终的统计来看,更加看好篮球的市民在这50名采访对象中略占上风。
在接受采访的50名对象中,更喜欢篮球的有15人(30%),更喜欢足球的有11人(22%),都比较喜欢的有14人(28%),都不太喜欢的有10人(20%);在接受采访对象的周围朋友圈子中,喜欢篮球者超过50%的达到32人(64%),喜欢足球者超过50%的有26人(52%),不太清楚的有7人(14%)。从调查的数据看,同时喜欢篮球和足球的重庆市民在被采访对象中不在少数,不过从喜欢篮球者和喜欢足球者的分别数量统计来看,喜欢篮球者在重庆还是占据了微弱的人数优势。
根据体育运动更受男性欢迎的特点,在记者的采访对象中,男性比重达到80%(40人),女性则只占20%(10人)。在男性被采访者中呈现出一个特点,喜欢篮球和喜欢足球的阵营比较分明,尽管有不少爱好者认为喜欢两个项目并不抵触,但也有一部分喜欢篮球或足球的“铁杆”会对另一项目表现出对立情绪。在女性被采访者中,对于篮球和足球的界限就没有这么分明,除了一部分都不喜欢之外,另一部分喜欢篮球的多过足球,原因是篮球比足球更容易看懂。
篮球比足球更圆?
参与者之争
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参与者,要么是篮球小将,要么是足球小子,他们对篮球和足球的情感区分,也是最明显的。
正方上周末在江北步行街的街头篮球赛结束之后,记者随机采访了近十名分别来自重庆和成都的街头篮球选手,在他们当中,大部分在喜欢篮球之余却对足球并不感冒。19岁的重庆男孩郑行告诉记者,他身旁的朋友超过70%都喜欢打篮球或看篮球,但对足球感兴趣的却只有10%左右。20岁的重庆小伙子王然除了自己基本上不看足球之外,周围看足球比赛的朋友也少。“国内足球没看头,欧洲足球又要熬夜,所以更喜欢篮球。”31岁的白振东身旁看足球的人虽然很多,但踢足球的却少,“主要是场地限制,没有篮球这么方便和时尚,所以不太喜欢足球。”
反方相比篮球小将的态度,有些足球小子对篮球的抵触情绪更强烈。26岁的黄睿已经踢了十几年的球,他的一个观点比较有意思:“我们上中学时,足球远比篮球受欢迎。当时打篮球的不少人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因为踢不好球进不了班队而不得不"改行"打篮球。”27岁的陈征身高1米85,不过喜欢踢足球的他情愿当守门员也不打篮球。“我和我的朋友都不太喜欢篮球,感觉足球更受欢迎。”29岁的成都小伙子沈廷辉也参加了江北的街头篮球赛,喜欢打篮球的他并不偏袒篮球。“在成都,还是踢球和看足球的人多得多,我想在中国也都是这样。”
女球迷之谈
在“第一运动之争”中,中立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对篮足两项运动理解并不深刻的女性。女为悦已者容,女性对篮足之争的观点,对两项运动的发展趋势应该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力。
正方25岁的马妮亚是重庆七中的某班主任,因为是传统足球学校的缘故,她的学生大部分课余生活都与足球有关。不过这并不代表她认为足球比篮球受欢迎。“我那天看了姚明和易建联的比赛,感觉真的很精彩。我们学校虽然是足球传统学校,但我身边的同事经常谈论的却是NBA和篮球,这说明篮球应该更火。”42岁的袁女士谈到足球很有些“不平”,“我老公是球迷,一有球赛我是抢不到遥控器的。”不过她并不喜欢足球,而她身边的朋友也是喜欢篮球的多于足球。“身旁的同事打篮球的多,单位经常组织比赛,也都是篮球而不是足球。”
反方32岁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尽管她周围不少人喜欢篮球,但似乎喜欢足球的人更多。“我自己偶尔也看足球,篮球看得少一些。感觉现在看足球的还是比篮球的要多一些,毕竟足球有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超级赛事,关注度很高。”26岁的黄女士自己对篮球和足球都不太感兴趣,但她身旁喜欢足球的却并不比喜欢篮球的少。因此黄女士认为,足球和篮球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应该差不多。
足球迷之变
随着中国足球的沉沦和中国篮球的崛起,重庆的足球迷也逐渐分化为两个阵营。正方是一些对中国足球恨铁不成钢的年轻球迷,他们逐渐把情感寄托到征战NBA的姚明、易建联的身上;反方则是一些资深老球迷,他们坚信足球永远不会被篮球超过。
正方今年只有24岁的刘泽俊从1990年世界杯开始就迷上了足球,当了十几年的铁杆球迷之后,他在几年前却把兴趣完全转移到了NBA上边。“中国足球伤透了我们的心,力帆也降了,现在谁还看中超?”27岁的李远则是在2002年世界杯后彻底对中国足球绝望。“偶尔会看欧洲足球,但经常熬夜受不了,倒不如看NBA,为中国的姚明和易建联加油。发现中国篮球真的比足球争气多了!”
反方年过半百的重庆市球迷协会会长王绪明已经伴随着中国和重庆足球走过了几十年,他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和他同一年代的资深球迷。“我偶尔也看NBA,也是为了姚明和易建联。其实目前中国球迷对篮球的喜爱,大部分不是因为这项运动本身,而是因为追捧姚明、易建联这两个中国球员。现在的年轻人有一股跟风的思想,现在的篮球热就是这样,因此根本不可能冲垮几十年来足球运动在中国球迷心中奠定的感情基础。其实现在足球的吸引力依然比篮球大,比如我儿子所在的高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和整齐队服,每年都有学校组织的足球联赛,这样的影响力,篮球不能比。”
正方:
徐济成(新华社高级记者、北京奥组委媒体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NBA赛事直播特邀嘉宾)
根基更好发展健康
在我看来,篮球并不是在今年才超过足球的,在中国,篮球无论是从基础、历史,还是现状来看,都远比足球的影响力更大,一直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当然,只有在今年,姚明和易建联加盟NBA后,人们从报纸、电视和网络上,看到了铺天盖地的篮球新闻,才把篮球在中国的地位凸现得尤为突出。
最起码,篮球比足球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其次,中国最早一批打篮球的人是在解放前,全部来自高等学府,参与篮球运动的先驱们都有很高的文化层次。因此,篮球在中国是有很深底蕴的。
和足球相比,篮球的优势在于中国篮球在亚洲的地位。从1974年加盟亚奥理事会以来,中国篮球一直以来都是亚洲篮坛的霸主。虽然最初我们曾经难敌韩国和日本,但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亚洲拥有绝对优势。而我们的篮球运动员在世界上的地位,更是足球运动员无法比拟的。姚明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中锋,中国足球运动员有谁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吗?
而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从CBA成立至今,一直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早几年,甲A联赛烧钱时,足球运动员曾嘲笑打篮球的穷,但这正是CBA能够健康成长的原因。更关键的是,CBA没有大肆烧钱,赌球、黑哨传言也很少出现。
杨毅(《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中央电视台NBA赛事直播特邀嘉宾)
篮球崛起水到渠成
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当甲A时代的足球热逐渐降温,并进入冰河期后,篮球正在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运动。这其中当然有篮球运动本身的因素,也有NBA的成功营销、中国球员加盟高水平海外联赛等因素。
喜欢看篮球的人,基本上都喜欢打篮球;喜欢看足球的人,却不一定会去踢球。这是公认的事实,而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足球场,尤其是高质量的足球场数量很有限。而篮球场却遍布工厂、学校、社区,它的参与性毋庸置疑。
而从1987年到现在足足20年时间,NBA在中国的成功扩张和渗透,更是对中国老百姓影响至深。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朋友聊天,甚至是看广告,都逃不过NBA的轰炸。因为在NBA的全球营销计划中,中国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NBA为开发中国市场已积淀了20年的努力,现在是他们收获的季节。
当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今年之所以篮球会在国内这么热,与易建联加盟NBA,与姚明上演中国德比不无关系。对于数量更庞大的普通受众来说,中国人的亲和力是让他们空前关注NBA、关注篮球运动的主要原因。
李承鹏(著名足球记者、《足球报》编委评论员)
无奈现实必须接受
打开网站、开始搜索,以前我们能看到最多的新闻是关于中国联赛的,后来是国际足球,而现在,满目皆是NBA。关掉电脑、翻开报纸,中国足球成为专业体育报纸上,最不受待见的版面,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厚的NBA版面。
在中国,篮球正在取代足球,成为最有影响力、受众最广泛的体育运动。这是中国足球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如今,篮球势头一举压过足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近5年,中国篮协的开明态度是他们超越中国足协的主要原因。有这样一对例子。李元伟的努力开创了NBA中国赛;而就在去年,谢亚龙却直接拒绝了意大利方面,关于将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的意大利超级杯放在中国进行的提议。理由很滑稽:怕影响到女足世界杯。
开明与否的态度,还直接影响到了球员。CBA近年,为NBA输送了如姚明、易建联等世界级球员,同时也让中国球员能在高水平联赛中锻炼。反观中国足协,直到本世纪初才废除了“球员不到28岁不得到国外踢球”的条例,而这样的规定直接断送了如郝海东、姚夏等极具潜力的球员前途。
总之,中国足球现在就像中老年妇女喜欢的民歌,虽然受众仍然很广,但已是“老土”的代名词。而中国篮球却像青少年喜欢的周杰伦歌曲,代表了未来。
反方
颜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体坛传播、高级副总裁)
篮球还未超越足球
如果纯粹从两个运动项目上来看,我们很难区别二者究竟谁更强势。不可否认,篮球如今的定位,与NBA成功的营销模式息息相关。不过篮球终归是巨人的运动,只属于少数人,而踢球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如今篮球在中国的热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中国超级巨星带来的,如果没有姚明和易建联,早上看NBA直播的人还会有这么多吗?至少现在从整体上来看,中国还远不是一个篮球强国,足球的影响力仍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篮球。例如,中超虽说萧条了这么久,但本赛季刚出现一点复苏的迹象,就立马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动辄上万人在现场看球的景象,是CBA所不能想象的。
虽然现在CBA和中国篮球的形象都很积极,但CBA的经营状况却并非想象中那么好。我们很难定义CBA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联赛,如果经营上无法获得成功,那么CBA说到底也只能相当于NBA的低级联赛。
而从今年足球发展的迹象来看,中国足球很可能在奥运会之后迎来又一个春天。除了联赛将全部回到正轨外,国家队征战2010年南非世界杯,也将成为全中国人议论的热点话题。
马德兴(《体坛周报》副总编)
足球仍是第一运动
篮球超越足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不可能!不管姚明和易建联现在有多火,不管NBA在中国的营销多么成功,不管中国篮球队能不能拿到奥运会冠军,这都是不可能的!篮球不可能超越足球,是由这项运动本身决定的。
一个篮球馆能坐多少人?一个足球场能坐多少人?两项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数字,完全没有比较的必要。今年中超前25轮,平均每轮每场1.5万人的上座率,CBA能坐到吗?2004年亚洲杯决赛,中国对阵日本,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超过了43%!今年姚明和易建联的NBA中国德比号称有2亿观众,这一数字是真实的,还是NBA官方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才说的呢?至少我上周六早上就没看这场比赛。
的确,中国足球现在成了一个痰盂,谁都往里面吐痰,谁都不愿意碰。但这并不代表篮球在中国的影响力超越了足球。上周末,郑智(郑智新闻,郑智说吧)在查尔顿的比赛中表现突出,一个英冠的中国球员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就超过了姚明和易建联。而在2002年,李铁(李铁博客,李铁新闻,李铁说吧)的埃弗顿和孙继海(孙继海新闻,孙继海说吧)的曼城打响英超中国德比,影响力也远超过了今天的姚明和易建联。
总之,我坚持认为:在中国,篮球永远不可能超过足球。
郎效农(被誉为“中超之父”的中超联赛秘书长)
易什么联?我不认识!
“第一运动之争”本是一个人尽可言的讨论,但在坐惯了“足球老大”位置的中国足协部分领导的眼中,这却像是一个不值一提的问题。昨晚记者打通中超联赛秘书长郎效农的电话之后,对方一听到是与篮球有关的问题后立即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当记者提到NBA中国德比的奇高收视率时,郎效农竟说:“姚明?易什么联?是谁我都不知道!”
关于目前出现的“篮球在中国超越足球成为第一运动”的说法,郎效农很不以为然。“这个观点我不太清楚,我想是在宣传吧,就让他们宣传呗。我没必要评价。”记者关于中国德比的问题还没说完,郎效农就直接回答:“姚明?易什么联?是谁我都不知道!那是篮球的事,你应该问篮协,我什么都不知道。足球和篮球也没什么可比的。”
本版撰文范天亮张斯瑜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