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图为:三峡大学队虽败犹荣
本报记者刘雄
昨日,全国足球乙级职业联赛总决赛战罢第二轮,来自我省的三峡大学队不敌职业球队安徽九华山队,被淘汰出局。不过,他们的表现还是令对手刮目相看。
允许全国大学生联赛中获得冠亚军的大学生球队直接进入乙级职业联赛总决赛,这是中国足协在今年做出的创举。三峡大学队和山东大学队因此成为第一批吃职业联赛这只螃蟹的大学生球队。“体教结合”,开局不错。
也正是因此,昨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研讨会上,中国足协以及教育部的官员透露:考虑将参加乙级职业联赛的大学生队扩大到4支,考虑允许全国高中足球联赛前六名参加职业俱乐部梯队联赛。
中国足协的尝试,看似新鲜,实际上我们的近邻韩国早就这么做了。和我国中超同等级别的韩国K联赛,已将大学生联赛作为自己的基石。中国各级足球队多年“韩战”处于下风的局面,是否昭示着中国足协该放开步子,让“韩流”劲吹?
本期嘉宾:王刚(教育部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处秘书长助理)、胡一俊(三峡大学足球队主帅)、肖忻(《体育周报》资深足球记者,曾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留学三年)
科班出身,腹有诗书
多少年了,我们已习惯用圈养的方式来培养球员。几乎不教文化课,全天候地传授技战术。近两年,突然冒出来一批大学生球员。科班出身VS职业班子,哪个更好?
王刚:大学生球员的素质好,作风也不错。他们参与职业联赛,会对中国足球的整体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看看咱们的近邻韩国,他们不单纯是为了培养球员,而是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考量这个问题。首先,是培养他们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才是培养他们做一个有高超球技的球员。
胡一俊:我们是试水者。刚来参赛时,好多职业球队都看不起我们。但等我们打了几场后,他们都刮目相看。我们虽说没有冲上中甲联赛,但还是给中国足球大环境增添了一点亮色,吹来一股清新空气。
大学生球员虽说收入很低,即使比赛期间,也只有每天20块钱的补助,但他们理解能力强,视野开阔,心态很好。
肖忻:在韩国,足球踢得好的高中生,很少有被直接选到职业队的。他们一般是先到大学读上几年,然后再到职业队。像李天秀,就是来自高丽大学。
正是因为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所以韩国球员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更有修养一些。
进了校门,多条出路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嗓子都喊破了,可愿意送孩子踢球的家长是越来越少。毕竟,荒废文化课去学踢球的风险有点大。因为万一踢不出来,这找工作就难了。而大学生球员,既学了足球又学了文化,恰好可以弥补职业球员的后顾之忧。
王刚:大学生足球队能够参加职业联赛,这本身对他们的实力是一种证明。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可以对我们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有所促进。毕竟,大学生球队能够获得参加职业联赛的机会,这会让家长们看到更多的希望,他们也因此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踢球。
这样,咱们的高中、中学,甚至是小学,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大学输送足球人才,时间一长,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培养一条龙。
而且,大学生球员在踢球的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技能。这样退役以后,他们就不存在不适应社会的问题。
胡一俊:跟国外的培养体系相比,我们过去偏废了文化的培养。我觉得,让大学生球队参加职业联赛,应该只是拓宽我们职业球员培养体系的第一步。接下来,让大学生联赛成为职业球员的摇篮,才是最重要的。
韩国的职业球员都是来自大学生队。韩国与我们的文化非常相近,别人能做到如此,我们就为什么不能呢?!我相信只要坚持这种尝试,经过8年、10年,中国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厚度绝对会增加不少。
肖忻:你看我们国内的那些所谓大牌,在退役后,有几个走上社会能取得事业的“第二春”呢?!他们除了能够找个球队带带外,还能做什么?!说到底,就是没有一技之长。所以,让他们到大学中去熏陶一下,非常有必要。
(责任编辑:风雪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