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稿确切地说,他代表了一种精神——当我们缅怀一代国门李富胜的时候,扼腕之余总是会想到那段被称为“铁血时代”的峥嵘岁月,从1981年到现在,其实李富胜一直被当做一种精神去瞻仰。所以,当李富胜12月2日与我们天人两隔的时候,痛哭之后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怅然若失。
那个“铁血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离去了,中国足球精神世界里瞬间呈现出一片空白……
李富胜成长的轨迹,与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球员基本相同:没有足球甚至没有球鞋,在一片尘土飞扬的操场上摸爬滚打,无论刮风下雨或者烈日炎炎,每天的生活有了足球元素他才能睡得踏实。那时候,他会将捡来的破皮球塞满棉絮当足球,还会将父母买给他的新球鞋装进书包,然后光着脚满场飞奔——他舍不得穿那双唯一的新球鞋。
1976年到1982年,比李富胜大几岁的大连老乡迟尚斌一直在国家队与他共同生活。“他是半路出道的足球人,最早他是大连石油七厂的铆工,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很快在足球上有了突破。他不是专业出身的,和同龄人相比出道也比较晚,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成就。”迟尚斌回想着与李富胜在一起的时光,怎么也不相信这个老弟就这么离世,“他是一个勤奋的人。我们在国家队一起呆了六年,感情如兄弟。可是现在,他却不在了……”
1966年,13岁的李富胜正式接触足球,但经历的并不是绝对专业化的训练。这或许是他与那个时代的球员最大的不同。1972年,李富胜被分配到大连石油七厂当铆工,次年被成都军区选中成为成都部队足球队的一员。那时,李富胜已经快20岁了,真正像迟尚斌所说的,属于大器晚成的球员。“或者说,他有那种天赋,是足球方面的一个天才。”可是,天妒英才,迟尚斌没想到54岁的李富胜居然这么早就离去了。
1976年进入中国国家队,李富胜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国脚生涯。在这段特殊时期里,先后与李富胜成为队友的很多足球人,至今仍活跃在中国足球一线,比如沈祥福、林乐丰、古广明等。
今年带广州队冲超成功的沈祥福至今仍将李富胜作为榜样人物讲给他麾下弟子听,“我把他的故事讲给我的队员听,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做球员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该有什么样的追求,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我讲给我的队员的时候,也是讲给我自己。”
“他把勇敢的精神带给了我们。”在国家队的那段光辉岁月一去不返,但沈祥福还记得1980年国家队集训中,李富胜在球距离他只有一米时也挺胸扑救的场面,“他的那种精神,现在的球员根本做不到。”
古广明和林乐丰也都提到了与李富胜做队友时很传奇的一段经历。
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科威特队。在中国队1比0领先之后,科威特队获得一粒点球,李富胜飞身扑救将点球扑出,鼓舞了全队士气,最终中国队3比0战胜了鼎盛时期的科威特队。在李富胜扑出点球之后,数万球迷高喊:“中国万岁!”那个场面至今仍为中国足球的经典。“那时,他让我们肃然起敬。”沈祥福说。
在那个“铁血时代”,那场比赛胜利的意义完全超出了足球范畴,而李富胜扑救点球的经典镜头被制成纪录片播放。
(责任编辑: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