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以一票之差败于联邦德国的慕尼黑。四年过后,蒙特利尔再次出击,连克美国洛杉矶、苏联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三市,赢得了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权。虽然加拿大政府全力支持,但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蒙特利尔奥运会的规模远不及之前的慕尼黑奥运会。
非洲国家集体抵制 本届奥运会于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举行,尽管组委会将奥运五环放在了会徽的显要位置,以表达奥林匹克运动对五大洲团结的强烈呼唤。可是应邀参赛的运动员却不足8000人,这样惨淡的参赛情况源于非洲国家对本届奥运会的抵制。1976年6月,南非政权邀请新西兰橄榄球队访问。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对此曾提出警告,如果新西兰应邀,非洲将反对新西兰参加即将举行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但新西兰对此置若罔闻。此后,在获悉新西兰将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后,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等六个国家拒绝派队出席奥运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数十个体育代表团虽去了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了比赛。非洲选手在中长跑等项目中拥有绝对的实力,他们的集体缺席令人遗憾。
赛场之外趣事多多 在离奥运会闭幕还有5天时,一场持续了20多分钟的大雨浇灭了圣火台上的圣火。按规定,火炬熄灭意味着大会闭幕。场地监督比布歇尔见状,赶紧冒雨冲上圣火台,从口袋里拿出打火机,重新点燃了圣火。虽然都是火,但却有了本质的不同。当组委会的人听到此事,立即报告了圣火委员会,经讨论,用打火机点燃的圣火无效。旋即用场中央的安全灯取来火种,重新点燃了圣火。比布歇尔最后被确认为无知而免于追究责任。
当然,本届奥运会上也有幸运者,美国摔跤运动员法里纳赛前称体重时,指示灯亮了,表明他的体重已超过级别标准,他赶紧脱去背心,指示灯没有灭,他又赶紧把太阳镜扔到一边,灯仍然不灭。法里纳着急了,低声骂了一句,并顺口吐掉了嘴里的口香糖,就在这一刹那,指示灯灭了。他转忧为喜,得意洋洋地走上赛场。
本报记者丁潇雅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华商网-华商报》独家提供搜狐体育 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