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联赛 > 球员转会 > 其他球队

周文渊:解码中超运营差之谜 08无法复制02盛宴

  不对称的转会制度、不规范的足球市场、不达标的球场设施,结束了乏善可陈的转会之后,2008中超将进入下一个低迷的漩涡

  ★ 文/周文渊

  2008年1月1日零时,“08中超”球员转会窗口关闭。在由中国足协最终核定公布的转会榜上,洋洋洒洒陈列着196名著名或非著名球员的名字,约占现役职业球员总数的1/3。

  这样的阵势看起来蔚为壮观,却难掩市场的萧条与中超的式微。因为,这份榜单上没有大佬级的人物,也不可能产生天价级的“标王”。而在职业足球体系中,转会市场既是球员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主要机制,又是职业联赛繁荣程度的风向标,市场旺则足球兴。

  球员走不成,俱乐部进不了

  曾记否,2002年,申花、中远两强争霸上海滩,第一战场即转会市场。时任中远的老板徐泽宪“内外双修”,接连开出上千万元的天价挖走申花三大当家小生祁宏、申思和吴承瑛,几乎在一夜间将一支升班马球队打造成公认的顶级劲旅。

  受此刺激,申花也在转会市场上大撒金钱,重金引进阿尔贝茨、张玉宁等强力内外援。大肆扩军备战后,沪上双雄共演了一场奢华无比的德比派对,并将末代甲A演绎得极为风花雪月,成为那两年甲A联赛最瑰丽的风景线。

  上海人的烧钱游戏很快波及到其他豪门俱乐部,一向奉行稳健策略的鲁能也按捺不住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接连祭出重手,买进李金羽、郑智和李雷雷等国字号大将,转会费都达800万~1000万元之巨。2006赛季,快速壮阳的鲁能终于独秀中超,成为历史上惟一一支夺得过两次双冠王的超级强队。

  往事如烟,萧瑟秋风中的08中超已无力复制这样的盛宴。

  一批传说中将要上榜的知名球星,如陈涛、肇俊哲、杜威和王新欣等最终还是没能上榜,而大牌中的大牌,国家队、国奥队和申花队三栖队长李玮峰虽然上榜,却在最后一刻与俱乐部达成续约协议,令2008中超转会市场形同一面空镜子,只照射着一群下岗再就业的落寞者的孤单身影。

  大连实德的一群国脚级球员上榜了,算是给这份寒酸的榜单增添了一抹亮色,可惜杀伤力十分有限。在徐明统治下,连年的紧缩银根政策让大连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荣光,曾经的国脚流水线只剩下张耀坤一位现役国脚。本次被推上转会榜的季铭义、翟彦鹏、阎嵩和王鹏等人本来就是半紫不红的边缘国脚,又被徐明说一不二的铁腕管理折腾得状态全无,他们是作为实德在2007赛季糟糕成绩的牺牲品被清理出队的。这样的一群倒霉人根本不可能让冬季转会市场活色生香。

  与之相似的还有张宝峰,来自中超新科状元、长春亚泰队的一名准国脚。亚泰、高洪波和杜震宇是2007中超的最大赢家,张宝峰不能说是输家,但肯定是冠军队中的失意者,因为他得罪了少帅高洪波,被高教练视为改造球队的最大障碍,因此高洪波成功时就是张宝峰走人日。

  这样,说起来季铭义、张宝峰等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他们出现在转会市场上不会给潜在的买家带来任何的悸动,更不可能刺激那些足球老板竟相拍出千万级的巨资。这与风传李玮峰、杜威等当红国脚可能被挂牌时,所引发的江湖躁动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威锋组合”终究没能上榜,肇俊哲、王新欣这对辽足双雄也在最后一刻被当地高层“劝退”,而金德的国奥队队长陈涛甚至都已经跑到足协陈情,并表示就是贴些钱也要转会了,最终仍然因俱乐部的一票否决而徒叹命不好。

  此时问题就进入了两个层面,一是为什么现行的转会机制无法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球员想走人走不了、俱乐部想进人进不了;二是在一个流动性很差、价格又严重扭曲的要素市场下,谈论中超复苏前景到底有多少现实意义?

  中超,徘徊在扭曲的市场

  当初马克坚、郎效农在设计转会制度时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体制厚墙,最终确定的利益指向具有很大的妥协性,即当国际足坛因博斯曼法案而更多地维护球员的劳动者权益时,中国的转会制度仍然一边倒地站在资方的立场上,比如球员不到一定的服务年限不得提出转会要求;比如俱乐部具有一票否决权,即使球员合同到期,没有俱乐部首肯依然走不了。最离奇的是,足协居然规定,球员本人不得私下与别的俱乐部接触;此外还有摘牌制、转会费计算公式和转会费封顶制等等“中国特色”。

  这样,造成的客观结果是,转会成了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再稀缺、再大牌的球员都是弱势群体,若再呆在类似金德那样的家族式俱乐部,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但以邻为壑从来是一把双刃剑,你不让麾下的球员自由放飞理想,那你也很难得到心仪球员达成最佳组合。

  当要素的品质已然不佳,又始终无法实现优化配置时,其运行效率必然很低,这或许就是中超越来越难看,越来越被球迷、资本唾弃的宿命。

  2007赛季的中超,因球市有所回暖、竞争趋于激烈、社会关注度有所提高,一些心急者便提出了中超已经复苏的判断。这显然有些武断。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中超要恢复1990年代中后期,那种万人空巷、满城争说的繁荣盛世是不可能的,因为从阎世铎到谢亚龙,中国足球之“出线足球”特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反而越来越政治化。

  以2008赛季而言,遭遇世界杯(预选赛)、奥运会两大赛事的夹击,中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当然,比动辄以暂停升降级为利器豪赌出线的阎世铎时代有所进步的是,谢亚龙内阁能够顶住诸如实施南北分区赛之类的建议,2008中超依然能够保留着升降级、转会制这两大职业足球的精髓。但国家队、国奥队长期集训、随意征调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不可避免。

  据悉,由于要为国家队、国奥队让路,08中超赛程十分破碎,极有可能要拖到2009年才能打完。

  在球场的地加热系统、可开启式屋顶等基础设施都不健全——确切地说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让球员在冰天雪地里踢球、让球迷在北风呼号中看球,最后让投资人和赞助商为这种比赛埋单。这样的联赛能够维系已相当不易,谁还敢指望火爆?

(责任编辑:亚高)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