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体育评论 > 体育评论频道 > 星空竞技

羊城晚报:体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

  提起德国近年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德国人会用“令人伤心”的字眼来形容。谈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德国代表团的目标,德国体育联合会新闻发言人米歇尔·施尔普很保守地估计———排名保持上届的第6,金牌16枚。这似乎在印证“德国已经成为体育没落贵族”的说法。

  体育回归真实

  不过莱比锡大学体育科学系教授哈德曼先生(见右图)却不以为然,“德国体育正在回归真实!”他认真地说。面对中国记者,哈德曼预言———奥运会后,中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对竞技体育持续投入,“在12至16年内,中国的竞技体育将会出现新的压力,中国将像德国那样,让体育还原真实”。

  其实,从体育体制上看,中国与前东德还带有几分血缘关系———两国都是借鉴了前苏联的体育体制。因此,了解德国体育的发展,对中国体育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有着现实的意义。

  德国向来是世界体育大国,特别是合并前的东德,与前苏联、美国并称为世界竞技体育三强。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次排在奥运奖牌榜的前三位。可自从东西德合并后,德国体育渐渐下滑,2000年悉尼奥运会德国队惨遭滑铁卢,之后便一蹶不振,雅典奥运会上仅排在第六位,甚至落后于日本。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东德体育体制的瓦解。

  看看如今中国的体育体制,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昔日东德的影子。在中国,业余体校、体校、市队、省队、国家队,均是有天赋的运动员成长的基石。只要进入这个系统,运动员的天赋大多能够被专业教练所发掘,之后便由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行培养,经过大浪淘沙,最终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这在昔日的东德也是一样的。

  运动员成长靠自我培养

  自从东西德合并后,德国体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首先联邦政府大幅缩减了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运动员的成长更多地依靠自觉与自我培养———即在普通小学、中学就读的同时,加入各专业俱乐部以期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比赛的机会。俱乐部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对自己的未来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德国每年都会流失相当数量的优秀运动员。在两德合并前,东德政府拥有15000名尖子选手,西德拥有1500名,而两德合并后,如今德国的优秀运动员数量仅为3000到5000名。“东德养着如此庞大数量的运动员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负担,对竞技体育过度投入也是导致东德经济衰退的其中一个原因。如今德国的体育水平反映了德国的真实状况,而不是人为提高的结果。”哈德曼教授说。

  发展群众体育,开发体育科技

  体育体制改变后的德国,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群众体育和体育科技。

  相对于竞技体育的衰落,德国的大众体育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在德国有1/3的人口加入到各种体育俱乐部,这还不包括自己在家锻炼的难以统计的人群。在做客德国体育联合会时,我们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的时候,强调的是兴趣还是成绩?对此我们得到肯定的回答:“我们强调的是兴趣,成绩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体育事业中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在德国,体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体育恢复了原本的面目,成为培养德国人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团体合作意识的最佳手段。

  在体育科技方面,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哈德曼教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大学从事体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哈德曼多次强调每一名运动员都有一个生物钟,要配合相应的训练方法和计划,才能获得好的成效。他曾经长达四年对一位运动员进行跟踪记录,把该运动员每一次训练肌肉反应的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从而得出该名运动员最佳的训练方法和节奏。哈德曼是位“中国通”,曾在中国一些大学担任过荣誉教授。这位有着德国严谨思维的教授,至今对多年前马俊仁骑着摩托车带领弟子赛跑的场景记忆犹新,他认为这种方法对运动员的生理不会带来什么帮助,只是有可能对心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面对这样的德国,我们不得不承认,金牌只是表象,这是一个比以往更强大的体育大国。(完) 本报记者 苏荇

  

(责任编辑:胡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