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上图)志在复仇,张怡宁力争卫冕。
在中国,没有哪项运动的优势能与乒乓球相提并论。历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得乒乓金牌是情理之中、亚军便可能背负骂名的情况虽已缓解不少,但仍未连根祛除。面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不用国家队自己表态,国人与媒体似乎已经达成一致——包揽四枚金牌,别无选择。本周一,美联社以《中国奥运乒乓球队志在包揽全部金牌》为题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乒乓球对于中国,不仅仅是项运动,更多时候它是一个能让13亿人充满民族感和自豪感的伟业,正如万里长城那般写满传奇且坚不可摧。
对此,一贯内敛的国乒领队黄飚在谈及中国男女乒的奥运目标时毫不讳言,“毫无疑问,就是包揽四枚金牌,这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我们没有退路。”
团体金牌势在必得
自1988年奥运会乒乓球列为正式项目以来,共产生过20枚金牌,中国军团取得16枚。北京奥运会首次将双打项目改为团体赛。对东道主选手而言,压力被分担,夺金难度也随之降低。男队的王皓、马琳、王励勤和女队的张怡宁、郭跃、王楠,中国队实力绝对高人一等。
男团的主要对手韩国和德国队,但他们依靠的只是个别球星,而不是集团作战。可以预见,在整个团体赛的进程中,韩国、德国甚至是捷克队都有可能从中国男选手身上捞到一两场胜利,但这于五场三胜制的团体赛而言意义不大。最终摧枯拉朽的应当仍是中国男团。
中国女乒则更是“王牌军中的王牌”,她们的首枚奥运会团体金牌就如同锁进了保险箱一般。早在上个奥运周期中,中国女乒放眼世界就已难觅旗鼓相当的对手。
女单捍卫永恒奇迹
过去五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唯一没有让金牌旁落过的项目就是女单,相信这次保持金身的把握依然很大。“得第二名相当于失败,这就是我们最严峻的事实。”张怡宁说。
从伤病中走出的张怡宁已然成长为当之无愧的中坚,“老张”的技术和心态均已调整到巅峰状态,难怪女队主帅施之皓称她为“最叫人放心的一个”。曾登上过世界头号女单宝座,也曾从张怡宁手中拼下世乒赛女单桂冠的郭跃年轻气盛,有望踏着奥运平台再次竞争“一姐”地位。将在北京告别国际比赛的老将王楠同样不容小觑。
对于这三名身经百战的女将而言,新加坡的李佳薇、日本的福原爱甚至是韩国的唐娜这些曾爆过冷的国外选手并不可怕。对中国姑娘来讲,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尤其是面对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更需谨防,今年2月广州世乒赛上王楠被朝鲜无名小卒打败的一幕就是最好的警示。
男单需为“软肋”正名
现在关于中国乒乓球能否在北京实现大包揽,舆论已有共识——男单是国乒唯一软肋,男单得,则包揽成。这样的评价对于王皓、马琳、王励勤这样三名轮流在世界头号宝座上坐庄的高手来说着实为一种尴尬。这班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自然急需用家门口的胜利来为自己正名,而现在看来这个可能依旧是个未知数。
7月11日的队内热身赛中,王皓单打战胜马龙,并且和马琳搭档战胜了陈玘/张超。“王皓进入状态很快,并且打的很自信。”主教练刘国梁的评价中不难看出,王皓早已摆脱当年楞头青的形象,出色的直拍横拉和正手中台对拉以及致命的速度他的技术足够独步天下。而四年前雅典决赛失利的阴影似乎已经消去,在那之后,柳承敏已在王皓拍下连败四场。
但刘国梁对其余两员大将王励勤和马琳的表现有些失望,尤其是后者,在队内赛中尽惨败于新人马龙。“马琳在对马龙的比赛中没有找到应对和解决办法,精力在比赛中也不够集中。”尽管不能因一场成败便论英雄,但马琳对比赛结果过分纠结是他最大的桎梏。还有拥有世界一流技术和身体条件的王励勤,最近一年频频输球,信心受挫,已让“大力”成为男队封闭训练时的重点帮扶对象。对其爱护有加的刘国梁认为,“甩不掉包袱”仍是他最大的困扰。
中国“三虎”有喜有忧,但对手近况也飘忽不定。德国队明星波尔今年以来一直对中国选手避而不见,状态难料。走下坡路的韩国队柳承敏要重现雅典辉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倒是廉颇老矣的白俄罗斯老将萨姆索诺夫可能构成更大威胁。今年3月的科威特公开赛,白俄老将冲破王皓、马龙等中国高手的围追堵截获得冠军。这在提醒着中国男乒:在国际乒坛,男单永远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本报记者王彦
北京奥运会中,男女团体赛将作为创新第一次亮相,取代的是以往的双打比赛。为了争夺奥运会史上的首枚乒乓球团体金牌,共有男女各86名选手参与角逐。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将于2008年8月13日至23日在北京大学体育馆举行。北京大学体育馆是奥运历史上首个专用奥运乒乓球馆,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平常可以布置8张乒乓球台进行比赛。放入活动座椅后,可以布置2张球台进行决赛。比赛时可提供固定与活动座位共7557个。
根据规则,奥运会乒乓球团体赛将采取五场三胜制,按出场顺序为单单双单单。王者之师中国乒乓球队很有可能包揽全部四枚金牌。因为中国男女乒的参赛选手基本实力均衡,而其他代表团即便有一两名实力超群者,但其第三号人物便是软肋。放眼世界乒坛,惟有人才济济的中国男女乒在第三号人物的选择上依旧游刃有余,因此团体金牌不出意外的话当是中国队囊中之物。
(责任编辑: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