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年,山西中宇总共经历了5位主教练:徐长锁、金南杞、于泷、张勇军和马连保。时间最长的是张勇军,一个赛季;时间最短的是金南杞,一个多月。这样的换帅频率,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无论如何,频繁炒教练,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这样做法,弊端显而易见。第一,对外影响俱乐部的形象;第二,对内影响球队的稳定、球员的士气。
但还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谁都不愿拿着银子闹着玩儿。山西中宇换帅的频繁,也反映出俱乐部的两点心态。第一,追求球队成绩,心之急;第二,寻觅合适教练,心之切。
找到一个适合山西中宇的教练,为什么就这么难呢?其实,任何一个结果的发生,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问责换帅这件事,也应该从俱乐部和教练双方身上,寻源探因。
首先,俱乐部的不完善。中宇俱乐部前任经理马捷曾经表示,按照一个职业俱乐部的标准来考量,无论哪个技术指标,山西中宇都有很大差距。但目前的山西中宇,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球队成绩上。而俱乐部的管理和运营,还是一块短板。事实上,这也是所有CBA俱乐部共有的难题。
其次,中宇在教练的这个位子上,在进行着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俱乐部总经理张北海表示,俱乐部在找主教练时,每次都是充满诚意,但结果却始终不理想。造成外界对中宇的印象就是频频换帅。事实上,在离开中宇后,又有哪个重新在CBA上课?又有哪个能把队伍带入前八、前十?
山西中宇当然还不成熟,仍在交着走向良性循环之前的学费。但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没有必要去加以掩盖。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也是成长的阵痛吧。
本报记者 李清伟
(责任编辑:王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