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中国足球在今年的国际大赛中尽数皆北,青少年也不能幸免,跌破了底线,堪似当今股市。追究责任,自然非中国足协莫属。但多年来,由于青少年足球问题的复杂性,中国足协尽管被千夫所指却是查无实据,责任一摊,层层有责,个个有罪,中国足协也就逍遥法外了。
前中国足协青少年管理中心主任冯剑明近日在北京体育广播的一次访谈中对此问题的披露,有如重磅炸弹一般,令中国足协的保皇派们无处藏身。其鲜明观点有三:一是以大打小。中国足球为了大赛出成绩,常常篡改年龄以大打小。当年克劳琛带领的国青队成长到国奥队就大打折扣,肯定有篡改年龄的问题,2008国奥队同样有此现象;二是选材重钱不重天赋。现时的足球学校,为了维持运作,收费都不低,导致不少有潜质的青少年球员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无法进入。冯剑明说,在足球发达国家,这笔钱完全是由足协或政府提供补助来解决的,所以中国足协责无旁贷;三是领导只说不做。冯剑明说,如何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多年前已有共识,即是青训要有统一的管理和培训,最好的模式是与教委联手让足球回归学校。冯剑明说,不少足协领导都曾说过“必须重视青少年足球”,但通通只说不做,或是都有计划但都没有落实。他还披露,足协曾与教委敲定,中国足协给教委200万元,以加强普及中小学的足球学习,最终却因足协没兑现承诺而流产。
(责任编辑: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