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联赛 > 大连实德

缅怀已故大连功勋球迷 徐根宝:他和女友喊爱我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于辉、大牛、山东大叔这些名字都是大连球迷熟知的,这几位铁杆球迷为了大连足球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让人心痛的是,在几年以来他们相继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大连主场的看台上再也不见这三个哥们儿的身影了。

本期《北方体育报》将带您重温与他们看球、侃球、爱球的美好瞬间,于辉、大牛、山东大叔的音容笑貌也将永存广大球迷的心中。

  之一《北方体育报》缅怀已故大连功勋球迷 于辉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各自奔向万家灯火中属于自己的那盏。2005年4月9日晚10点45分,于辉也随初歇的春雨永远歇息下来。于辉者,大连球迷领袖人物、大连市球迷协会资深副会长也。于家却充塞了“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悲恸。于辉家所在的小区的一所空地上,一些童真的黄齿小儿在尽情玩耍,其中几个小男孩正在追逐一个足球。如果说每一个时代的结束都需要一个符号,那于辉或许正化形于这个符号:始于1994年截于2000年的纯真足球年代,逝者驾鹤西去了。千山暮雪,春来化水。人生苦短,去日如歌。

  于辉请人看球跟老婆借钱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对于故去的人来说,那些关爱他的家人与朋友心中的悲痛是久久难以平复的。以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而那与你共同度过美好岁月的人却永远不能回来。“前几年,于辉为了带球迷到球场看球,到家里拿钱的时候,总是对我说——‘等我回来就还你!’可现在,他是再也回不来了。”长明灯前,于辉的妻子姜玉眼睛哭得红肿,喉咙已经沙哑,但一看到照片里含笑的丈夫,悲伤的泪水再次决堤。

  自掏腰包带球迷看球

  于辉与姜玉是夫妇,也曾是同一个单位的工友。“1984年,我和他在同一天进了大连高压阀门厂,1987年5月18日我俩结婚,两年后,我们同时下海,一起创业,从此形影不离。”于辉夫妇下海后,卖过服装,也开过饭店。生意好了,于辉又于1996年筹备资金在昆明街附近开了第二家饭店,取名银河酒楼,并把它作为大连球迷聚会的场所。每当万达队打完比赛,他都会请球迷们到自己的饭店喝酒聊天,调侃足球。“于辉为人特别豪爽,他好球,也爱交朋友。”

  姜玉告诉记者,在与于辉共同生活的二十年间,姜玉最快乐的事情是和丈夫天南海北的看球,结交了许多足球圈的好朋友。“其实我不是球迷,但于辉就特迷足球,尤其是从1996年以后,简直就着迷了。那几年他自费去球场看球,全国各地跟着万达走,自己掏腰包请球迷到外地看球为万达加油,有时生意都不管了,但只要球踢得好,他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把钱花在足球上特别值得。”

  定做国旗闪亮五里河

  1997年十强赛,于辉在去赛场之前,特意定做了一面十几米长的五星红旗。9月的五里河,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那面巨型国旗飘扬在秋风中,成为球场里最美最醒目的风景。“只要大连队有比赛,于辉就像过节一样高兴!”于辉的妹夫戚先生回忆,“于辉这个人,不光只图自己看球,还组织大家伙一起看。98年世界杯的时候,他在川王府包了三个月的房间,召集大家到那一块看球。”

  那几年,于辉为了看球经常朝家里拿钱,到外地一趟就是万八千,那都是他做生意挣来的血汗钱,但为了心爱的足球,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每次从我这拿钱,他都说是向我借的,回来就还。虽然哪次他都没还,但我不和他计较,因为我知道他这人就是好球。但有时我也犯嘀咕,问他怎么那么喜欢足球?”作为一个妻子,长久以来,无论丈夫做什么,姜玉都默默地给予支持,连她自己都说,这样的包容甚至有些溺爱;但作为一个女人,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丈夫如此痴迷足球。直到于辉患病,她才终于明白,足球不仅是丈夫的爱好,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足球是他的精神支柱

  2003年起,于辉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腰酸背痛睡不好觉。12月16日,在姜玉的陪同下,他来到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磁共振和ECT的检查,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骨头里了。这一噩耗如同一枚响雷,炸碎了于辉一家人幸福而平静的生活。无论是到北京做化疗还是在大连住院期间,于辉的病床上总会摆满各式各样的足球报纸和杂志。在于辉弥留的最后半个月,他的妹夫戚先生把单位的工作辞了,帮姐姐一起照顾于辉的起居。“每次我去医院看他,都给他买份《足球周报》,他清醒时,就和我讲球,后来人糊涂了,嘴里也捣鼓着‘3:0’、‘健力宝’什么的。”戚先生回忆。

  银河酒楼 欢乐记忆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说,我可以告诉你,多年来,我到他的饭店(银河酒楼等)吃饭从来没花过钱,我要是掏钱,看架势他非跟我翻脸不可。多少年来,我的生日都是在他的饭店过的,而且总是他替我操持。”摊上这样的朋友,于辉的挚友、原大连电视台足球频道《大焦视野》的制片人张锡军说。

  于辉不止开过一家饭店,几年前,他在大连市政府后身还有一个叫“顺丰园”的饭店,这家饭店和银河酒楼、阿贤酒楼一样,都是球迷的聚散地。“实话实说,起初到于辉饭店去的都是一些经济基础比一般人好的人,咱们也可以这么理解——这些人都是一些企业界老板。这些老板里都有谁呢?早一些的大连球迷都知道,全是大连泛美药业的老板孟一兵、原大连好利寻呼台老总于宙人这些名人。早年的时候,万达俱乐部也不是特别有钱,球迷协会这块也投不上太多钱,这些老板为了大连足球,具体说是为了大连球迷做了许多奉献,于宙人当年在全国搞的好利号球迷专列在全国引起轰动。而这些活动都是由于辉直接策划的。”作为大连市著名球迷,许健也是于辉十几年的哥儿们,本来说话表情就非常丰富的他,说起于辉来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夸张。

  银河酒楼,对于构筑大连球迷精神和足球文化起到过积极作用。这是于辉的这帮哥儿们的共同认识。银河酒楼有太多故事,更何况他的主人于辉。

  1996年5月12日晚间,位于大连市昆明街南端的银河酒楼灯火通明,一条横幅在门前格外惹眼:热烈欢迎大连万达将士。大门外,三个啤酒桶向游客、休闲者免费开放,数百人一边喝酒一边畅谈足球,酒店里,大连万达队领队任举一、主教练迟尚斌、教练刘志才、许建平正同新闻界代表、球迷代表交谈,征求意见。这一晚,大连球迷沙龙——银河大酒楼正式亮出旗号,酒店老板就是于辉。

  那天于辉碰到前国脚马林,马林介绍说,家乡球迷第一个打出支持马林条幅的就是于辉,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马林当时在国家队,他说他在场上看到这个条幅,心里特激动。那时候,全国体育记者的交往多了,全国各地球迷的交往多了,于辉承包银河大酒楼自然成了体育记者和球迷之家,凡有外地体育记者来大连采访,总是被拉去银河一聚,于辉呢,不时也插话进行有充分理由的评价。

  于辉办球迷沙龙是主动请缨。前几年,大连万达队主场获胜后,将士们都被热情的球迷“分割”,分散到全大连的各个角落,很难聚齐;另外,大部分球迷想看看大连万达队将士、当面陈述个人看法的机会根本没有。足球队没有球迷的理解、支持那哪成?作为球迷,于辉明白该怎么做。于是,他主动找到正在筹备之中的大连市球迷协会,提议开辟一个球队与球迷见面、对话的场所,定期召开球迷座谈会,在目前情况下,可以利用银河酒楼这个地方,如果条件成熟了,再干一个真正的球迷沙龙。

  有人曾公开问过他:“你这么办不是赔钱吗?主管单位如何看你?”于辉苦笑说:“没办法,谁叫咱是球迷呢?我清楚球迷的心,哪怕是近处看一眼所爱的万达队将士也开心。我不能伤了球迷的心,我个人损失点算什么,如果只盯着钱那就没意思了。又陪钱又陪工夫,我这是何苦?不就是为了足球吗?”

  之二 大牛

  怀念大牛的人心中都有一句话

  天堂响起“打右路”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大连的球迷很少有不认识“大牛”的,在前几年他是大连队主场的一个亮点,没有他在球迷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时任大连市副市长董文杰曾经称赞大牛是:“他是大连第一个真正的职业球迷。”

  大牛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他一直高喊的“打右路”一直在球迷哥们耳边回响……

  报童:他没钱吃但饿不着

  大牛只是大牛,其名字、家庭住址等等一切不详。“他原来是(辽宁)省摔跤队的队员,体格血好。但还是叫酒给害了,其实他酒量根本不大,就是习惯溜着小酒。”“报童”说,“好像他在大连港也当过运动员。真快呀,1985年前后我和大牛就认识了,当时就是在‘球迷角’,凭感觉说,也不是我讲究大牛大哥,他脑子好像受过点刺激。”指了指不远处的家乐福商场说:“那边过去有不少卖海鲜的,大牛过去经常到那里转悠,他没有钱,好心的卖海鲜的,就给他煮点海鲜吃。也有朋友三两个去小饭馆吃饭的,就把他也带上,反正也是吃饭,也不在乎多他一个人。”

  刘杰:在沈阳被大牛骗了

  大连实德俱乐部球迷部部长刘杰也是大牛的老相识,他们在1994年时就认识了。“虽然大牛不能绝对代表大连球迷的形象,但他作为一个球迷,确实为大连足球做了很多工作,万达时代是这样,到了实德的时候也是这样,大牛给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要听到球场有谁扯着又粗又高的大嗓门喊:‘打右路!’你都不用看,他准是大牛。”刘杰回忆道。

  给刘杰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1998年大连客场打沈阳,我们组织了一列好利号,带了许多标语、大旗、乐队,浩浩荡荡就赶到沈阳。当时考虑到许多因素,我们俱乐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就给了大牛200元钱,叫他自己在家买点酒什么的,不让他去,当时大牛把钱就接去了,口口声声叫我们放心,他说沈阳他就不去了。可实德和沈阳正打得激烈的时候,我们就听有人在喊‘打右路’,我们一听就知道,大牛来了。但他是怎么来的,至今仍然是个谜。”?/P>

  大牛前妻:看足球回忆他

  婚姻的不幸让这个坚强的女人过早地承担起独自照顾儿子的重任,也比其他女人品尝到更多生活的艰辛。自1989年与大牛离婚后,她就带着6岁的儿子搬出婆婆家。十多年来,她已不奢求已经被酒精和足球蒙蔽双眼的大牛尽到为人父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她的心里,对孩子总是有一份亏欠。“我没有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孩子从小到大并没得到多少父爱,但起码他还有个爸爸作为精神寄托。现在,人没了,最难过的是孩子啊!”对于大牛的过早辞世,他的前妻充满着伤恸。

  “如果他不是太迷足球了,也不会走得这么可怜。他满脑子想的只有足球,为了看球,他可以抛家舍业,对儿子也不管不问!”大牛的前妻王女士说。“当我来到球场,看到那么多球迷、记者还有队员对我们嘘寒问暖,心里也多少有些安慰。大牛留给我们母子俩也只有这些可以回忆了。”

  徐根宝:他和女友喊爱我

  关于大牛和大连队最经典的段子发生在徐根宝时代,1997年12月的大连已经天寒地冻了,根宝在地处大连开发区的基地带队训练,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根宝,我爱你”。因为知道是大牛来了,所以开始徐根宝并没在意,可训练结束后返回驻地的途中,徐根宝吃惊地发现这么冷的天,大牛竟然只穿着一件夹袄,一条单裤、一双条绒布鞋整整看了一个半小时的训练,这还不算他早早来基地守着球队出来的时间。根宝当时特别惊讶,连忙把大牛拉到驻地大楼的大厅里,大牛也实在,告诉根宝本来有一件棉袄,前一个冬天过后烂得实在不能要给扔了,身上的夹袄是他眼下最厚的衣裳。

  一番话说得根宝百感交集,让大牛在大厅里等着,然后跑回自己的房间收拾了一大堆绒衣、绒裤装在一个阿迪达斯的背包里,还随手把队里刚发的一件羽绒服和自己正穿的一双旅游鞋也捎上,一起送给了大牛。进进出出的队员们看到这一场景,也纷纷把自己暂时不穿的衣服挑几件抱出来送给大牛。这下把大牛乐得差一点儿想不住市里那间破房子,干脆就住基地的墙根儿了,大伙儿好说歹说,还找了个司机把大牛连同送给他的东西一并送到长途车站,帮他买了车票,大牛才勉强答应回家。

  从那儿以后,大牛每次出现在大连市体育场,都穿着教练、队员们送他的衣裳,神气得不得了,再后来大牛找了个女朋友,那个喜欢浓妆艳抹的姑娘看上去也有些智障,但他和大牛在看台上一唱一和地喊“根宝,我爱你”,却不仅逗乐了球员和球迷,也一度使见多识广的徐根宝脸上都有点挂不住了,以至于在一次训练的时候看见大牛,很认真地用带着上海乡音的普通话说:“大牛,再不要喊爱我了!”

  徐弘:看到他就给他钱花

  2000赛季,在实德队的一次训练中,场边站着的“大牛”不住地高喊着为球队加油。“大牛”生活很困难,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但他就是痴爱大连队,来实德基地他是翻山越岭徒步走来的,浑身衣服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但大多数球员都没注意他,时任实德队长的徐弘却非常细心,他立即让工作人员送给“大牛”100元钱,徐弘说:“我每次看到他都给他一点钱,他也不容易啊,这样做我觉得心里能舒服一些。”?

  之三 山东大叔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在大连球迷部落里,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队伍,在迟尚斌创造55场不败的巨大背景台上,这些队伍都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山东大叔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球迷,也是一个热心的球迷,他发起组建的球迷角分会成为当时大连球迷协会,组织性最强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

  山东大叔爱球独爱家乡的球,当时上海队讲“抢逼围”,北京队讲“小快灵”,他给大连队的特点命名三个字叫“稳准狠”。他曾经在电台和电视台都反复阐述这三个字的厉害。

  大连日报那一年,曾经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编辑吴伟熙出的,叫做《寂寞》讲的就是山东大叔的故事。现在山东大叔已在天国,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能甘于寂寞,也不知道他那里有没有球迷角。一个真正有血性的大连球迷都应该记住山东大叔,而一支有血性的大连球队也应该懂得“稳准狠”。

  山东大叔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很多球迷都知道,“球迷角”有个山东口音的老球迷,人称“山东大叔”。

  山东大叔真名叫刘克华,属小龙的,今年50多岁了。他原先是个钳工,1992年病退后,每月工资300多元,今年为了看球,他已经花了2000多元。山东大叔平生两大爱好:一是看书,二是看球,除此之外,很少花钱。国庆节前,大叔领着40多个球迷到北京,先坐船后坐车,一路颠簸到了京城,他在东四选了一家最简陋的小旅馆住下,一间房才20元。那天从工人体育场出来,喝了几瓶燕京啤酒,大叔11时才睡。第二天一早4时多就爬起来,领着球迷到天安门广场,冒着雨观看升国旗仪式,天很冷,心里热乎乎的。

  大叔是个热心肠的人。今年春,“球迷角”成为大连市球迷协会的一个分会,大叔荣任会长,工作格外勤恳,跑前忙后,为球迷朋友服务。周围的球迷不管三教九流,都佩服他。他也真有办法。去天津那次,在塘沽一下船,大叔他们球迷角的140人站得最齐整,就像训练有素的战士。万达队每次客场出征,不管是早是晚,大叔都带着球迷去机场迎送,有人说大叔成了球迷协会的“礼宾司长”了。

  大叔今年显得格外年轻,格外活跃,他说:“有了这么好的球迷协会,我们球迷都特别有情绪。”那天,他坐在人民文化俱乐部参加万达夺冠表奖会,亲耳聆听薄熙来市长对球迷协会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第二天早晨,在球迷协会办公室里,我告诉他想写篇稿宣传他,他说了两条:“第一,多写写我们球迷协会?第二,别叫我山东大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都是球迷,没有必要讲辈份。”想了一会儿,他说:“要叫大叔,最好改个字,叫大暑。对足球、对万达、对协会,我永远都要像夏天一样热。”

  正和他交谈着,迟尚斌来了,我向迟导做介绍,迟导握着大叔的手说:“我们是老朋友了!稳、准、狠……”

  万达夺冠后,足球照样在大连热着。庆功会、电视直播晚会、整版整版的报纸、成套成套的书,还有鲜花、掌声……然而,这一切对于“山东大叔”来说,都不如足球场上排山倒海的喝彩声来得过瘾。

  “山东大叔”说:“那是什么?脚一摆,头一甩,那是艺术,是魅力。年轻人爱看,电视一有足球就霸占了频道,天长日久,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传十,十传百,哪个不爱看,哪个不懂球。”

  天冷了,草黄了,球场上的球已成庆功的道具。对于“山东大叔”来说,他将度过一个寒冬、寂寞的冬季……

  报童感慨:球迷角没有了

  北方体育报报道组 和“报童”约好在他的报刊发行部见面,接过“报童”的名片上面写着“报刊,我事业的起点;足球,我一生的最爱!”简单一句话概括了这个铁杆球迷的半生。

  在略显凌乱的报刊发行部里已看不出曾经的报童是拥有成千上万拥趸的球迷大将军,只有墙壁上挂着已经发黄的相片上印证了那个足球火热的年代。与报童谈起1996年的大连球市,一向语速很快的他顿了一会说:“那时候不要说大连队的比赛就是很多工厂之间的比赛观众也是成千上万啊,而且当时的水平绝对不比当今的中超差!”报童说,那时候在大连体育场附近有个“球迷角”。是球迷们自发组织侃球、聊球的地方,有个叫“山东大叔”的球迷是当时球迷角的领袖。那时候每逢大连队主场比赛的时候球迷角都会聚集上千号球迷,最多的时候能有2000多人。

  球迷角在80年代兴起,步入职业联赛之后逐渐壮大起来,那时候退休工人“山东大叔”在球迷当中因为资格老、评球见解独到逐渐被大家公认为一个球迷领袖。据我了解大叔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他视球如命,凡是大连队的比赛不论主客场他都要到现场去加油。”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事,记者问。“我记得有一次大连队在宁波打客场,我是和俱乐部一起到的客场。那时候交通还不便利,本以为在客场见不到大连球迷,但是看着山东大叔带着几十个球迷到了客场很惊喜。后来得知,大叔为了到客场提前好几天在家出发,坐火车先到上海又转客车这才到了宁波。那时候大叔家庭条件很一般,拿出这么大的财力、物力支持大连足球,这份热情无论当时、现在乃至今后都是少有的。”在1996年那个足球火热的年代像“山东大叔”这样的球迷也许有很多,山东大叔就是这个群体的一个代表。他们没有做过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对足球热爱也只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但正是如山东大叔这样的草根球迷领袖撑起了“球迷角”这个具有大连足球特色文化的地方。

  报童说:“那时候喜欢唱歌跳舞的人都到舞厅聚堆,喜欢看电影的人都跑电影院聚堆,喜欢足球的人都会跑到体育场外的足球角听“山东大叔”侃球。那里有个好处就是不论你有钱、没钱都能来,能说会道的就出来侃会儿,不善言辞的就听大家议论,每个到球迷角的人都能在这找到自己的快乐。后来由于球迷角的球迷人数越聚越多,还成立一个大连市球迷协会球迷角分会,大家一致推选山东大叔作为分会领导。现在球迷角没了,山东大叔也不在了,我很怀念他们!”报童这时显得很伤感。

  

(责任编辑:刘娱)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于辉 | 姜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