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龙下课”拉开娱乐序幕
中国式标语的智慧在2008年开始侵占中国足球市场,而中国足球新标语文化的流行应该是从奥运会之后的“谢亚龙下课”开始。这个最初被球迷用来表达愤怒和不满的口号在网络上流传开去之后,其本来含义很快蜕变,而是以一种娱乐符号的新面目示人。
无论是在联赛赛场,还是在网络论坛,只要有“谢亚龙下课”的声音出现,总是能够引得大批群众的热捧和会心一笑。发展到最后的结果,这条标语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恶搞足球最直接的情绪表达,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口号能够响彻奥运会男足决赛的赛场。
“谢亚龙下课”让众多好事之徒看到了纯粹足球之外的另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就是他们可以以足球为载体,推广和销售自己的绝妙创意,从而达到娱乐他人,然后自娱自乐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中超联赛上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的热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热潮的起因与当年流行的恶搞电影雷同,是一个全民娱乐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在上海虹口,尽管山东鲁能最终输掉了天王山战役,但是“鲁治申”的大幅创意标语却足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让看台上原本处于弱势的寥寥数十名鲁能球迷得意洋洋;在郑州航海,当数万名球迷高举偌大一个“跑”(贾跑跑)字标语时,其规模和气度堪比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行为艺术……
当然最重要的是,球迷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下,获得了原本足球本身无法提供的乐趣。
球场标语文化的突然兴盛,无疑给球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表达心理诉求的公共载体。可以想见的是,这场新标语文化的兴盛只是开始,未来很可能将在短期内向其他运动项目传播开去。说不定有一天,中国的公共媒体也会像美国的ESPN那样,为每场比赛挑选出一个最佳标语,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广大球迷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球迷苏格拉底
(责任编辑: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