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监督假球 谁来监督打假
董大宁
每到年底,中国足球都不会消停,到处都是假球传闻,到处都在人人喊打。
今年最早对比赛提出质疑的是陕西中新,在同上海申花一场关键之战后,成耀东在新闻发布会上几乎重演一次“隋波事件”,后来陕西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平息了这一事件,但谁都不会将成耀东的言论当作即兴之作;再往后,北京国安出事儿,张帅宣布退役,后者“赌球”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东北刚刚下雪,米登多普在那里感受到中国冬天的寒冷,在长春执教100天后,德国人抱病回家。
从欧洲传回来的消息,在接受《图片报》采访中,米登多普称“在中国,足球已经腐烂了。”
在各种类型的新闻来源中,假球新闻最稳定。几乎所有的新闻中都会有一句“据知情者说”。到底谁是知情者,读者从来都不知道,当然,这并不奇怪,连写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知情者是谁。新闻历史中,对“知情者”最经典的使用,出自于“水门事件”。这是出于对提供信息者的最大保护。中国记者,特别是中国足球记者则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避险,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在“知情者说”的固定句式后,也通常找不到到证据。除了杨明等少数记者写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外,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记者因为对假球进行深度报道之后,遭到某赌球集团追杀的故事。多数媒体最多在享受口唇快感。
所有读者认定一场比赛是假球,多半来自于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但是另一个读者不知道的可悲事实是,在一项对英国媒体的调查中发现,英国人每天所阅读的新闻中,假新闻高达70%(中国还比不上英国)。
从这个数字角度看,假新闻出现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假球,假打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打假。
对于假球的认定,向来拿不出证据,基本在遵循“假球基本靠猜”的超验主义认定。中国足球培在养了一帮官僚主义的管理者,一帮将注意力不放在场上的足球运动员的同时,还有培养了一帮“足球怀疑论者”。现实环境,或者是曾经的现实环境造就了记者思考能力单一化。
从一个记者个人策略讲,认定一场比赛是假球,比认定一场比赛是真球的安全系数要高。始终保持批判立场,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批判者高明,赞扬者猥琐。从新闻的角度看,真球不是新闻,假球是新闻。
在中国,有两名打假专家,分别是方舟子和司马南。两人从气功打假,不断升级到认定中医是伪科学,进而又跳出自己专业,称某人数学著作“狗屁不是”。关于二人的所作所为,有人支持,有人怒目,其间某位学者的话一针见血:你们打对了就功成名就,打错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被打错的人遭受灭顶之灾,打假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监督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做评价
(责任编辑:孟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