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篮球世界 > 篮球其他

天津第一个室内篮球场 百年老馆城市改造中幸存

 



  天津南开区东马路94号,天津市少年宫的所在地,一座普普通通的老建筑,既没有五大道小洋楼的古朴典雅,也没有天塔、水滴(天津奥体中心)的雄伟壮丽。在这条繁华的街道边,它的存在显得有些倔强。百年前,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已经听不见了,但是孩子们的笑声依然回荡在这里……

  1914年落成的基督教青年会东马路会所,现在已经成为了天津市少年宫,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建筑中保存着天津第一个室内篮球场。

  老球馆印象

  1

  40多岁的天津的哥,热情、健谈,聊篮球、聊天津队,话茬子绝对不输给跑篮球的专业记者。

当我和他提起车窗外的天津少年宫时,又引发了他的一番感慨,“那是老基督教青年会的楼,当年五四运动的时候,周总理都往里躲,因为嘛?警察一看,是洋人的地界儿,他们就不敢进去搜了。”

  诚如斯言,作为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老会址,这座古老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迄今为止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1895年,美国人来会理传教来到天津,宣传基督教义,顺便把美国的篮球带到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会址几经迁徙,最初在长老会Aterbung博士捐赠的一间小平房中。一年之后,北美基督教协会又派来了干事穆德,因感原会所简陋,遂由戴乐尔夫人捐资14000两白银,西商克捐赠1000两白银,在海大道(今大营门至大沽路一段)兴建新会所,1897年6月5日正式建成。

  后来,基督教青年会在南开区内创办多所学堂,为了方便工作,1909年,基督教青年会又举行了新会所募捐活动,着手在东马路兴建新会所。1914年,新会所在东马路94号落成。新址最大的特点就是兴建了室内篮球馆,美国的传教士在这里一呆就是43个春秋。基督教青年会在津的53年历史中,有一大半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东马路属于天津的老城区,是曾经的天津市中心。解放后,这里几经改造和变迁,周围的风貌已经今非昔比。会址左边,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大胡同商业区,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素有“南有义乌,北有大胡同”的美誉。会址右边,拔地而起两座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新安商场和远东百货。会址对面的古文化街还保留着老天津卫的风情,街边天津银行的招牌上面还赫然镌刻这“官银号”三个字,只有它们还在诉说着老年间的沧桑短长。

  百年老馆在城市改造中幸存

  2

  两盏清茶,两张小圆凳,对面坐着一位满面慈祥的老者,老人叫做李铭,是从天津市体委退休的老领导。这些年,李铭虽然退了休,但是心却没有闲下来。老人利用退休后的闲暇时间,不停地奋斗在故纸堆中,他把《大公报》、《天津公报》中有关体育、有关篮球的史料收集起来,让人做了影印版本,收藏在体委办公室的资料室内。如今李铭老人依然保留着剪报的好习惯,不仅是体育,老人将所有关于天津老年间的故事都悉心收藏起来,或在案头,或在心间。

  “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好多东西都没赶上,当年的有轨电车,也叫‘白牌’电车,围着城转……”老人很健谈,而且聊起来就刹不住车,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他拉回到老篮球馆的话题上来。

  “大约10年前吧,当时市容规划,要拓宽马路。少年宫的位置比较尴尬,把它往后平移吧,它的后面是孔庙,更不能拆。幸运的是,当时马路上所有的建筑都拆了,就剩这栋楼没拆。”为了保留这个场馆,李铭做了不少努力,包括向社会呼吁,多次向政协提交书面材料,“当时请何振梁以全国政协的名义到天津来,其中也有一个项目,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呼吁把这个馆保留下来。但是,最后市政府还是没有明确表态。”

  尽管没有政府的最后命令,但是少年宫还是以一个悬而未决的身份被保留了下来。现在的这座老场馆紧紧贴在马路边上,把人行道完全隔断,行人每每经过这里,都要走下人行道,在机动车道上行走一段。虽然这个少年宫的位置为行人带来了不便,但是却很少有人过问它的存在。

  事情过去没几年,老人的心没踏实多久,就又揪起来了。李铭得到消息,少年宫产权的所有者,市团委想要通过产权置换的方式卖掉现有的少年宫,为本市青少年再盖一座现代化的少年宫。李铭知道,如果把这块寸土寸金的地皮交给开发商,那么这个记载中国篮球历史的老馆,断然不会再出现在天津的地图之上。于是他联系了中国篮球博物馆,与他们一起,举办了“中国篮球博物馆天津主题日活动”。当时的活动请到了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天津篮球界的元老张长禄、程世春等人。活动中,中国篮球博物馆将一块写有“中国篮球历史纪念地”的匾额送给少年宫。自此,这个场馆也终于有了一个名分。

  “据说在最近的市容规划会议中,已经提出来将这个场馆作为历史遗产保护下来,咱们的主题日活动在这里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努力得到了回报,李铭老人脸上露出了没有负担的笑容。

  50年,这里桃李满天下

  3

  由于临近马路,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少年宫的正门是不开放的,所以只能从侧门进入。

  走在木质的楼梯上,还会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铜制的门锁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完全沦落为一个门把手,要想锁门,必须在外面加上一把锁。

  当初的篮球馆是现在少年宫的207室,多功能厅。扒开门缝儿往里看,孩子们正在练舞蹈,上层看台的围栏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但是篮球架早已不知去向。

  据少年宫的老师王建环介绍,少年宫从1956年开始搬进这个楼办公,文化大革命时期,少年宫的课程曾经停止过一段时间,1973恢复开课。她是在奥运会开始前,参加了一个中国近代体育的研讨会,见到了春田大学的现任校长,才知道现在的多功能厅是一个历史近百年的篮球馆。“篮球能在这里发源,作为现在的使用者,我们觉得是一个巧合,但是我们也为了这个馆的保留做了很多贡献。”

  王建环也提到,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这个建筑本来应该被拆除掉,很多报纸当时也都在整版地进行报道,“百年老馆即将谢幕”,少年宫的领导为了保留这块阵地,顶住了很大的压力。拆迁办的通知每天都会寄来好几封,上课的时候停水、停电也是常事儿,每天上下班,少年宫的老师们都要走上一段泥泞的小路。现在虽然周边的环境稳定了,但是为了让这个楼持续可用,少年宫每年都会拿出一笔数目不小的经费来修缮这个老建筑。

  看着区级少年宫都盖起了高楼大厦,王老师也希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大更好的活动空间。但是她不希望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馆被拆除,“我们在很多活动中,对这个建筑的历史有些了解——张学良曾经在这里活动过,周恩来、邓颖超曾经在这里活动过。而且这里还出过两个奥运冠军,打乒乓球的王志良和跳水运动员桑雪。我们接触到这些历史,有一种自发的愿望,希望把这个建筑保留下来。”王老师还说,他们很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让世人更多地了解这座建筑的历史,能够最终将它完整地保存下来。

  穿越了近代史,现在作为孩子们的活动场所,这座古老的建筑还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无形中成为了一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典型。抛去历史的厚重感,孩子们的笑脸让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和谐。

  

(责任编辑:何足道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铭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