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思想危机比金融危机可怕 中国足球亟待彻底改革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叶锋

    有人说,2009年中国足球祸不单行,刚刚在2008年输掉最后一块遮羞布,又撞上了金融危机。

    的确,全球金融危机带来职业体育的寒冬,其中瑟瑟发抖的就有相当数量的中超球员。前些年中国足球行情大跌,中超球员早不复鱼翅鲍鱼吃一份扔一份的昔日奢华了,但牛排之类还是吃得起的,如今在金融海啸冲击下,一些中超球员不得不要体验久违的吃不上饭的郁闷滋味了。

    金融海啸对中超冲击究竟有多大?且不说赞助商纷纷退出、投资人甩卖无门,看看最新的中超转会市场就明白了:犹如“超市”一般丰富,除了降级的辽宁和退出的武汉,还有众多身价昂贵的大腕被挂牌,明显可以看出一些捉襟见肘的俱乐部,只能靠卖人来“套现”了。再加上引进外援“4+1”的中超2009赛季新规则,更多在金融风暴中无法立足的外籍球员,会涌到中国来抢夺中超球员的饭碗。

    诚然,金融危机使中国足球雪上加霜,但是,对“伪职业化”的中国足球而言,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是思想危机--因为中国足球大溃败而否定足球改革的基本方向、试图变相退回旧有体制的思想危机。

    2008年,中国足球遭遇“四大皆空”的大败与武汉退赛的大乱。于是,“职业化改革彻底失败”、“中国足球改革超前”的论调沸沸扬扬。

    中国足球沦落至此,是因为职业化改革的缘故吗?否!其中关键原因恰恰是没有进行彻底的职业化改革。

    当国际职业体坛哀鸿遍野时,中超虽受冲击,但远未伤筋动骨。其中缘由颇具讥讽意味:号称中国体坛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中国足球,其实只是“伪职业化”,职业化改革十几年来,没有一家中国足球职业部门敢声称自己拥有自我“造血”功能。在国际职业体坛,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分成是俱乐部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在中国,俱乐部只能靠不断地“烧钱”,尤其是一些“国企足球”。

    “伪职业化”,是因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浅尝辄止。用中超联赛创始人之一、前中超委员会秘书长郎效农的话来说,中国足球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尤其在管理体制方面,随着足球资源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配置、足球联赛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及职业足球俱乐部企业化的进程,却不愿与时俱进地转换行政管理的职能,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真正的协会制管理,固执地坚持以行政意识、政绩功利和强制手段实施行政管理。

    中国足球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不但无法实现职业体制自我完善,更形成了体制瓶颈,引发出大量矛盾且难以疏通,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足球运动的正常发展。

    联赛是一个国家足球的根本,但是,亦官亦商的中国足协,并没有将职业联赛的管理逐步推向职业化,反而试图推行一系列与市场化背道而行的行政手段,彻底激化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矛盾。

    回顾中超过去几年,赛程几乎成了中国足协最容易动刀子的对象。比如2008赛季,中超联赛为国字号集训比赛让路多达4次,停赛时间最长达6周。为给国奥队留出6个月的集训时间,足协甚至还考虑过将中超联赛分为南北两个赛区,完全向专业足球退化!

    在输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再无任何成绩可以装点门面时,中国足球界需要痛定思痛,统一认识:中国足球不是不需要改革,而是需要更彻底的改革!

    金融风暴下,有一个词很流行:抄底。现在,到了用“改革”给中国足球“抄底”的时候了--改革中国足协,改革职业联赛,改革青少年培养体系。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完全依赖中国足协自身来推动所谓的“改革”,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抄底”时期的改革,还需要外部强力的介入,比如说司法。(完)2009/01/03 11:17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胡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