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月9日电 题:“体教结合”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新华社记者闫祥岭
17岁以下足球队还未完全撤离,19岁以下的队伍已开进位于广西梧州的国家体育训练基地。这个中国青少年足球队冬训的主基地,年复一年上演着冬季的热闹与喧嚣。
只是2008年国字号球队的全线失利,尤其是男足的拙劣表现,让在梧州基地参加冬训的官员和教练都平添了几分顾虑和谨慎,倒是每天在场上训练的球员,大多还能保持开心与乐观。
“是改变的时候了。”这是记者在梧州基地采访过程中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可以说,2008年中国足球外战失利不断,国内联赛中又有各种丑闻轮番上演,让足球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哪怕是职业化以来足球泡沫经济下的既得利益群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摆在中国足球圈内。国字号队伍战绩不佳,直接影响到球迷对足球的关注度;联赛中暴力、混乱等丑闻事件层出不穷,则进一步打击了球迷对中国足球的信心。
记者身边很多多年关注中国足球的球迷,在比赛时间已经告别了球场和电视机,变关注比赛本身为了解一下比分,更有很多人已经把对中国足球的关注转为对国外足球的兴趣。球迷的流失,成为中国足球环境的痛。而失去了球迷,中国足球发展还有什么可以依托?
多年的摸索,让中国足球由中小学校--足球重点学校与传统学校--业余体校--重点体校--高水平专业队的五级人才培养体系,变为去掉了业余体校和重点体校的三级培养体系,职业化以来,更是形成了以俱乐部业余训练网点和足球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部推向市场,造成现在的无序状态,”从事青少年足球工作18年的长春亚泰17岁以下足球队主教练孙建文说。内外交困局面的形成,宣告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本失败。
“体教结合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中国足球青少部官员崔永利对记者说。在国家层面上协调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水平的前提下,在学校普及足球运动。
业内人士认为,具体的做法,可以把有足球运动设施和足球运动基础的学校设立为足球运动重点学校,以重点学校为核心,在学校推广足球运动,尤为重要的是,在重点学校中配备专业足球教练;同时,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比赛。
客观说,“体教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中国足球面临的两大困境:足球人口减少和球员素质低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协调一致,可以在最广的范围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改变现在青少年球队乃至成年球队选材范围狭小的局面;而不脱离学校的培养方式,也能提高球员自身的素质,在受教育层面上改变目前球员球场内外丑闻不断的局面。
但是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人才培养方式。单就2008年来讲,国奥队主教练杜伊的火线下课,中超联赛武汉队退赛、上海队“洗牌”等现象,无不反映出足协层面上工作的漏洞和不规范;至于业内人士普遍深恶痛绝的青少年球员年龄问题、裁判判罚公正性问题、球队之间默契球问题等等,直指中国足球职业化外衣下的伪职业和不职业,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中国足协难辞其咎。
所以说,“体教结合”是一帖拯救中国足球的药方,但是仅凭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不足以完全扭转中国足球积弱的现状;同时需要彻底转变的,是中国足协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两者结合,才能成为拯救中国足球的一剂良药。
(责任编辑:zhang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