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点45分,中国首枚奥运金牌得主许海峰,出现在武汉天河机场。他此次是以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身份,督战将于今天开赛的“爱尔眼科杯”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武汉站的比赛。在从机场到宾馆的行车路上,许海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他的神奇一直继续
从弹弓打鸟到奥运冠军 许海峰,身材挺拔,面容坚毅,略微低沉的声音透着果断和刚毅。这与他的个人官方网站简洁的页面设计非常相符。
网站上,许海峰留言: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更多的人关注我,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许海峰说——
这个官网是朋友帮我搞的,我也经常上去潜水,看看大家对我的说法,大部分我很满意,呵呵,有些也不太礼貌,不过社会上各种人都有,也不奇怪。
有趣的是,在官网的论坛中,不同年龄的人都表达想跟他学射击,原因与两则民间传闻有关:一是说许海峰小时候用弹弓打鸟神准,据说由于沉迷于打弹弓,荒废了学业留了级;最多一个晚上能打200多只麻雀;二是他从25岁搞专业射击到27岁夺得奥运冠军,只花了两年时间。“有报道说我小时候就是什么弹弓大王,那都是记者误传的。曾有一个记者问我母亲这个问题,母亲说,我小时候爱玩弹弓。于是就传成我一晚上打了200只麻雀。”昨晚,谈及自己如何走上射击之路,许海峰笑着澄清道,“我想说的是,我玩弹弓跟搞射击完全没有关系,我们小时候,玩的东西并不多。”
许海峰说,只是后来玩气枪,为了下酒菜,打麻雀的事倒真是有,不过也只有一次。
他的失落被人忘记 少有人关注的1988和1992 无论中国体育史如何书写,许海峰这个名字都无法绕过。但命运有时就是巧合。没错,人们只关注到他1984年那枚历史性的首金,却很少注意到他之后的失落——错失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
许海峰在他的官网中用简单句子记载当时的比赛:
1988年9月,参加第24届奥运会。9月18日手枪慢射资格赛以554环获得第18名。9月24日气手枪资格赛以584环获得第4名,决赛100.5环,总成绩以684.5环从第4名决到第3名。
在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中,一位当时在现场的新华社记者回忆说:4年之后在汉城,大家还是期望他起码是前三。但是没想到许海峰发挥极其失常,最后报纸上都不好意思登了,就是说“名落孙山”。
尴尬在官网记载中继续:1992年7月,参加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决赛。7月26日上午11点半,手枪慢射资格赛,以565环获第6名;下午3点,决赛87环,总成绩以652环,获第7。7月28日上午9点,气手枪资格赛以583环,第4。决赛98.5环,总成绩681.5环,第4。
回忆这段经历,许海峰说——
那很正常,作为运动员,不可能每一次都拿金牌,奥运射击史上也只有3、4个人在同一个项目上连续拿金牌。只要努力了,问心无愧,就行了。想那么多也没用。
事实上,1992年那次,手枪慢射我的预赛打到了第5名,和第1名只差2环,就以为决赛我肯定能拿下,没怎么认真准备,结果输了,很遗憾。后来我经常和运动员讲这个道理,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你越是认为这是你的,就越可能不会是你的。
他的生活如今有趣 爱摄影·玩收藏 2004年11月22日,一纸调令,“老枪”许海峰离开了奋斗了22年的射击,从射击中心副主任,调任击剑中心副主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新兵”许海峰开始了新的生活。
许海峰办公室的电视,永远锁定的频道是中央十套。许海峰说——
《探索与发现》这节目我非常喜欢,它能告诉你很多知识,我还喜欢看《动物世界》,很有趣。我经常让运动员们看人物访谈节目和科普节目,能增长知识。
离开了射击这个金牌之队,许海峰忙里偷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现代五项赛,越野跑、游泳、射击、击剑,加上马术,从艺术角度看,每一项都能出精彩的照片。
许海峰特别喜欢摄影。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有时,为追踪一个镜头,他要变换多个地点、多个角度。那神情那架势那动作,还颇有点专业摄影的味道。昨晚到武汉,许海峰只带了个小数码相机,“我一个主任,跑来跑去也不太好,不过大的比赛我一般会认真的去拍。比赛,风土,都有。我的电脑里资料最全。”许海峰说,这些照片资料既可以精选后作为收藏,也可供队里研究外国选手技术动作用。
而许海峰的钱币收藏,也已达到相当级别。他收集世界各国钱币,以硬币为主,纸币为辅。因为许多地方的纸币面额很贵,他便采取便宜的集整套,贵的集一张最低面值的办法。许海峰说,不过现在不玩了,去过的国家太多了。
(责任编辑:月影)